朱棣看着 300 斤的朱高炽就来气,下旨逼他减肥:“胖的连马都骑不上,怎么当储君?” 南京城的夏天又闷又热,太子朱高炽在两名年轻太监的搀扶下,艰难地迈过乾清宫的门槛时,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服,在胸前形成一片深色的汗渍。 "父皇。"他喘着气行礼,但朱棣没有立即回应,他只是盯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完全不像的儿子。作为一位在马背上打下江山的皇帝,朱棣身材精壮,目光锐利;而他的继承人却胖得需要别人搀扶才能完成最简单的跪拜动作。 "昨天的军事演习,你又请假了。"朱棣的声音冷若冰霜,"是真病了,还是根本骑不上马?" 闻言,朱高炽额头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为天热,还是因为害怕。"回父皇,我确实是中暑了..." "够了!"朱棣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叮当响,"看看你自己,还有半点我们朱家男人的样子吗?你二弟高煦能在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你呢?从卧房走到前厅都要休息三次!" 其实,朱高炽知道父亲一直更喜欢勇猛善战的二弟,也知道自己的体型成了朝廷上的笑话。可是他控制不住这不断发胖的身体,就像他控制不住父亲对他的失望。 第二天一早,一道命令送达太子住所:"从今天起,太子每餐只能吃七分饱,每天必须练习骑马射箭两小时。锦衣卫负责每天汇报执行情况。" 最初几天,朱高炽确实努力遵守父亲的命令。他忍着饥饿,在烈日下尝试爬上马背。但那匹特意为他挑选的温顺母马,在他靠近时不安地踩着蹄子,好像承载不了这过于沉重的命运。 一天下午,朱高炽饿得头晕眼花,终于忍不住对贴身太监说:"去,让厨房准备些点心。" 这个场景,正好被奉命巡视的锦衣卫队长看见了。 "殿下,皇上的命令不能违抗啊。"队长弯腰行礼,语气却不容商量,"我已经让人把点心撤下去了。" 朱高炽愣在原地,觉得自己好像被人当众打了一巴掌。更让他难堪的是,这件事被原原本本地记录在锦衣卫的报告中,送到了朱棣手里。 "果然烂泥扶不上墙。"朱棣看完,随即下达了更严格的命令:太子厨房每顿饭只准做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如果有人违反,严惩不贷。 就这样,饥饿成了朱高炽最忠实的伴侣。夜深人静时,他经常饿得睡不着觉。有一次,一位老太监实在看不下去,偷偷给他送了一盘糕点。没想到这件事又被锦衣卫发现了,老太监当场被拖出太子住所,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从此,朱高炽彻底放弃了抵抗。他不再试图找吃的,也不再抱怨。只是在每个饥肠辘辘的夜晚,他会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北方的星空出神。没有人知道,这个肥胖的身体里,正在酝酿着怎样的治国策略;也没有人看见,他在忍饥挨饿的同时,仍然工作到深夜。 讽刺的是,那个曾经被父亲百般嫌弃的胖太子,后来竟然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备受好评的仁宗皇帝。虽然他在位只有短短十个月,却开创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开端。他赦免了政治犯,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减免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而那些关于减肥的严格命令,那些锦衣卫的监视报告,最终都随着时间流逝,变成了历史书角落里的零星记载。只有那段在饥饿与压力中磨练出来的坚韧品格,化成了他日后施行仁政、体恤民情的底色。 也许,真正的治国才能,从来就不在于能不能骑得上马,而在于能不能承担得起一个国家的重量,不管这重量是压在肩上,还是藏在心里。 信源:《明史》、《明通鉴》 文│一阳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