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预感,中国外贸不会再回头了!不是因为美国市场不够大,也不是因为关税高到完全无法承受,而是因为信任断了。 2024年初,江苏一家做电动车配件的工厂原以为抓住了机会。那时传出消息说,美国可能要放松对电动车零部件的关税,老板立刻贷款八千万扩产,机器昼夜运转,人人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 可等到9月,美国突然宣布对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刚生产出来的货物还没出门,就从利润变成了负担,五千套配件只能堆在仓库里,变成一亿多的库存。 这样的事,不只发生在江苏。早在2019年,一家大豆采购企业才刚和美国签下大单,美国就反悔加税,让货船上的几百万吨大豆差点砸在自己手里。 还有一家服装企业,2025年2月咬牙接了美国订单,结果一个月后税率又涨,他们一批货亏掉两百万,只能转头帮美国客户在越南下单,自己专心做欧洲市场。 从2018年开始,美国的关税政策就像坐过山车。先是对几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后来一会提高,一会暂停,再到2025年接连几次追加,让企业完全摸不清美国到底想干什么。 那些本想做长期生意的外贸企业,被这种随时翻脸的情况折腾得筋疲力尽。有人形容这像是一场没有规则的游戏,谁也猜不到下一步会怎样。 关税带来的伤害,不光在账面上。更大的问题是企业为了应付这种不确定,只能花巨资去做备用方案。 浙江有家电子厂不得不同时维护两套供应链,一套供美国,一套供别的市场。光仓储和运输费用就比同行高出近两成。 更倒霉的是,有一次他们从美国采购的上千吨原料还在海上,美国就临时提高了税率,到港一查,得再交一笔大钱,三百万利润瞬间没了。 这样的风险没人扛得起,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批货到岸的时候要付多少钱。 渐渐地,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离开美国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在七年间从19%降到12%,而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却稳步攀升。 广东一家家具厂老板说得明白,东盟那边税率稳定,签了协定之后常年不会乱变,算得准成本,自然愿意合作。而美国的政策时高时低,光算个价钱都费劲,谁还敢赌。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也没占到什么便宜。据一些研究,美国企业最初还能把关税成本转移一部分给中国,但现在多半只能自己消化。 消费者也不得不买单,普通家庭一年多花几千美元,衣服鞋子都涨价。美国政府的关税收入确实翻了几倍,可那全是从自己人身上抠出来的。 本想用关税削别人一层皮,结果刀子先伤到了自己。 这几年过来,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做生意靠的是信任,而这个东西一旦碎了,就再拼也拼不回去。 中国商务部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外贸企业都受够了这种不确定,超过七成企业明确表示,以后不会再增加对美投资。 很多人说,中美之间的外贸关系,大概真的回不到从前了。这不是市场的选择太狠,而是因为信任没了,没人会再把赌注押在一个说变就变的伙伴身上。 企业开始寻找能长期合作、规则明确的地方,那些稳得住的市场,成了新的方向。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大家终于看清,不管市场多大,再难得的订单,都比不过一个让人放心的稳定环境。
安世的非法CEO来到中国,想要与中国进行协商谈判! 安世半导体事件最初的导火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