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如意大利,大学不如英国,境不如瑞士......”这些话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为何,在一些人眼中,我们好像什么都很落后,一直在追赶那些发达国家。 其实早该更新一下认知了,毕竟这几十年中国工业和科技的步子迈得比高铁还快,很多领域早不是 “追赶” 那么简单。 就说被盯得最紧的芯片,十几年前咱们买芯片真像求爷爷告奶奶,手机里装的全是高通、联发科,人家断供就能卡得整个行业动不了。 那时候一部国产手机,拆开来看全是别人的心脏。一部卖三千块的手机,高通一家就拿走几百块专利费。别人一咳嗽,咱们整个产业都得感冒。现在呢?华为海思能设计出麒麟芯片,中芯国际能量产14纳米,长江存储把固态硬盘价格打了下来。 看看数据吧,2022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冲到30%以上。十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10%。我们芯片进口金额从顶峰时的3800亿美元开始回落,这不是数字游戏,是实打实的产业突围。就像当年京东方打破液晶面板垄断,现在全球每四块显示屏就有一块来自中国。 总有人爱说我们只会模仿。可你们见过模仿出高铁网络的吗?复兴号时速350公里,京津城际半小时直达。德国ICE敢说比我们快?日本新干线敢说比我们稳?这些钢铁巨龙穿山越岭的时候,全世界都看见了中国速度。 机床领域早就不是日德独霸。沈阳机床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卖到欧美,济南二机床的冲压设备装进了福特工厂。以前是德国人教我们造机床,现在轮到我们去德国建研发中心。这种转变悄无声息,却震耳欲聋。 大飞机C919去年已经商业首飞。虽然发动机还用着美法合资的LEAP,但整个气动设计、机体制造都是我们自己搞定。就像种树,先让树活下来,再慢慢换自己的根。商飞现在手握上千架订单,波音空客第一次听见了来自东方的引擎声。 汽车产业更是个绝地反击的故事。去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每卖出三辆就有一辆贴着中国标。比亚迪在泰国卖到脱销,蔚来在柏林开体验中心。这些场景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总盯着短板看的人,往往错过了我们正在搭建的长城。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23年竞争力报告里,中国研发投入强度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我们确实还有光刻机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但别忘了,我们啃下的硬骨头还少吗? 那些总说我们这不行那不行的人,该换个眼镜了。不是我们变了,是你们看我们的方式该更新了。从追赶者到并行者,有些领域我们甚至成了领跑者。这条路我们走了七十年,走得踏实,走得硬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