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山姆将改用三四轮车配送#【快评丨山姆配送告别“用电瓶车拉卡车货”,应成为系统性升级的起点】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山姆超市配送员驾驶的电动车上挂满货物,疑似严重超载,质疑山姆配送方式不合理。山姆超市表示,该企业目前已在部分区域陆续落实根据货物匹配三轮或四轮车的措施,各平台将于近期推广到全国各地。
据新黄河报道,近期山姆在天津、武汉、长沙等地已与顺丰、京东合作,用电动三轮车的方式运输大件货物。虽然山姆对配送问题已有对策在推进,但此事暴露出山姆在扩张过程中的服务短板与扩张失衡,值得深思。
山姆主打家庭量贩式消费,商品一般体积大、重量沉,但末端配送长期依赖普通电动自行车。从网友拍摄画面可见,部分山姆配送电动车所载货物的高度、宽度、长度,均明显超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标准。
这种“用电瓶车拉卡车货”的模式,不仅是对法规的漠视,更是对骑手与公共安全的不负责任。骑手为完成订单,在超载状态下艰难骑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同时,超载导致车辆行驶缓慢,反 而影响配送时效,损害用户体验。
据报道,山姆门店近年来不断向地级市、县级市拓展。规模扩张的同时,服务体系有没有同步升级?据了解,山姆“极速达”配送环节主要依赖第三方骑手,在订单激增的压力下,企业理应提前规划适配大件商品的专用工具。在追求业务增长的同时,对关键履约环节更应充分投入,不能重规模、轻服务。
尽管山姆及其合作平台已提出改进方案,但山姆对第三方平台的管理是否具备足够约束力,值得关注。配送服务,是山姆品牌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与责任划分,合作平台也可能出于成本考虑,延缓专用车辆的投入等。山姆需将配送安全与效率纳入对合作伙伴的硬性指标,而非停留在承诺层面。
消费者支付会员费,购买的是一种可预期的高品质服务闭环。从商品品质到履约体验,每一个细节都构成品牌价值。若配送环节“掉链子”,长远来看,自然会损害山姆的品牌形象。
而山姆若想在扩张中守住核心价值,就得将服务保障置于与门店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广三轮、四轮车不应是被动应对舆论的权宜之计,而应成为系统性升级的起点。
企业不妨公布明确的推进时间线,加快全国覆盖进度,建立基于商品属性的分级配送标准,并强化对合作平台的监督与考核。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规模与品质的平衡,避免成为只顾抢占市场份额、却忽视用户根本需求的商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