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康为什么对我们恨之入骨,就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爸爸被解放军俘虏了两次,每

纸上点将 2025-10-23 23:47:13

赵少康为什么对我们恨之入骨,就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爸爸被解放军俘虏了两次,每次解放军都给发放回家路费,可他爸又偷偷参加国军。最后一次又参加国军随大部队逃到台湾。赵少康这个人,对大陆有着复杂情绪,其实根子得从他爸赵振镕的那些年月说起。 赵振镕早年家境普通,却在16岁时投身军旅,考入陆军军官学校第16期。那是1938年秋天,学校位于重庆铜梁校区,学员们接受严格训练,毕业仅一年后,他就步入国民党军队,从基层军官起步。抗日战争期间,他随部队辗转各地,负责军需事务,逐步升至中校职务。人们给他起绰号“赵百万”,因为他爱打牌,常在赌桌上赢取银元。这段军旅生涯本该在抗战胜利后画上句号,谁知内战迅速爆发,国民党军队开始从东北失利,赵振镕被调往那里,继续操持后勤工作。那时全国战火蔓延,国民党在东北与解放军拉锯,部队节节败退,他的职责转为保障补给线,却卷入更大的漩涡。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赵振镕所在部队陷入重围,最终被解放军俘虏。这是他第一次落网,按照当时政策,解放军对俘虏实行优待,不杀不骂,简单审讯后发放路费让他回家。赵振镕领了银元离开,但没多久就悄然返回国民党残部,继续担任军官。这样的反复选择,在当时国民党官兵中并不罕见,有人出于忠诚,有人怕变局,有人只为谋生。但对赵振镕来说,这成了他军旅生涯的转折点。战局南移,国民党将海南岛视为最后堡垒,1950年春,解放军发起渡海作战,赵振镕此时在第三十二军下属部队,负责军需调度。战役中,国民党阵地迅速崩溃,他再次被俘。这次,解放军战士见他饥饿,还给了两个窝头垫肚子,审讯后又按政策放人,并提供路费。 赵振镕的第二次被俘发生在海南岛美亭村一带,那里炮火密集,国民党第三十二军伤亡惨重,三万多人被歼灭或投降。他兜里只剩半块压缩饼干,获释时领了纸币,却第三次钻回国民党阵营,随败军撤往台湾。船上挤满士兵,抵达基隆港后,国民党内部开始清洗,外省军官仕途受阻,赵振镕一生止步中校,退役后转行土木工程,经济拮据,只能靠零星工作和牌局度日。1950年5月6日,赵少康在基隆出生,正值父亲刚抵岛不久。家中氛围带着外省人的落寞,赵振镕很少提及战场往事,但那段被俘经历如心结般埋藏,偶尔在闲聊中流露。赵少康从小听着父亲断续讲述的军旅片段长大,这些故事塑造了他的世界观,在戒严时代,外省二代常背负“败军之将”的标签,既是包袱也是身份认同。 赵少康求学时进入台湾大学农机系,毕业后赴美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回台避开军旅旧路,转入媒体行业。起初他做主持人,凭借口才迅速走红,80年代步入政坛,任台北市议员和立法委员,还参与创立新党,一度风头无两。那时台湾政治生态复杂,蓝营需在反共议题上拉票,赵少康的言论渐趋强硬。90年代新党式微,他回归媒体,主持中广节目和《少康战情室》,每日剖析时事,成为岛内知名评论员。他的节目常绕着两岸转,推互设办事处服务民众,却在军机绕台时摆出对抗姿态。这些表态,与父亲的家史脱不开干系,赵振镕两次获释却选择死扛国民党,逃台后郁郁不得志,这份传承让赵少康对大陆抱持怨气。 2021年,赵少康重返国民党,组建“战斗蓝”阵营,争取蓝营支持,次年角逐党主席虽未果,却持续活跃。近期国民党主席选举,他公开质疑大陆网军干预,搅动郝龙斌与郑丽文竞争,口吻激烈,声称大陆派五百架战机绕台也无惧。岛内舆论哗然,大陆国台办回应称网民言论不等于官方,重申九二共识为基础。赵少康的这些举动,不只受父亲影响,还源于台湾政治博弈,蓝营为选票需强化反共叙事。

0 阅读:9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