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赴京前,郑丽文公布人事名单,朱立伦回应特殊,不准打破规则 (信息来源:直新

豌豆大说法 2025-10-24 11:50:43

登机赴京前,郑丽文公布人事名单,朱立伦回应特殊,不准打破规则 (信息来源:直新闻 2025-10-22 郑丽文公布国民党副主席、秘书长人选) 10月22日,据直新闻报道,就在她启程前往北京前,一份人事名单悄然公布,这份名单中,季麟连与李乾龙被任命为副主席,看似寻常的人事安排,实则暗藏玄机。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卸任党主席朱立伦对此的回应——不是质疑,不是沉默,而是提出一个看似与当下无关的建议:呼吁建立党主席“完整四年任期”的惯例。 郑丽文此行赴京,是应国台办正式邀请,就两岸关系进行交流。这是近年来国民党高层罕见的主动跨海对话,本身就释放出明确信号:在民进党持续推动“去中国化”、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国民党试图重新扛起“九二共识”的大旗。 但赴京不是旅游,更不是单打独斗。她必须确保自己不在岛内期间,国民党不至于陷入权力真空,更不能给民进党当局可乘之机。 于是,登机前紧急公布人事安排,就成了关键一步。 这份名单里,季麟连作为退役将领,他长期在“深蓝”群体中拥有极高声望,立场鲜明,坚决反对“台独”,公开支持两岸统一。 在国民党内部“统独”光谱日益模糊的今天,季麟连的存在,等于为郑丽文稳住了最坚定的反“台独”基本盘。 这不是简单的职位任命,而是一次政治表态:国民党不会在核心立场上向绿营妥协。 而李乾龙,则代表另一股力量。他深耕地方多年,熟悉选举操作,人脉遍及基层,在党内各派系间素有调和之能。 他的加入,意在弥合国民党内部因长期分裂而产生的裂痕,尤其在地方选举临近之际,这种“接地气”的安排,显然着眼于凝聚实际战力。 两人一主理念、一重实务,一守根本、一谋团结,郑丽文的人事布局,既防外部搅局,也治内部涣散。 她深知,若无稳固的党内支持,即便在北京谈出成果,回台后也可能被架空。因此,这份名单不是临时拼凑,而是为后续改革与谈判铺路的关键棋。 而就在这份名单公布后不久,朱立伦的回应却出人意料。 他没有评论具体人选,反而强调自己“干满四年不容易”。 表面看,这像是在为自己任期“贴金”——毕竟过去几年国民党在选举中屡战屡败,朱立伦本人也饱受批评。但若仅理解为“自我辩护”,就低估了这番话的深意。 事实上,朱立伦此举,更像是一份“政治交接礼”。集体辞职并非权力清洗,而是主动清空旧有班底,为郑丽文组建自己的团队扫清障碍。 在国民党历史上,新旧主席交接常因人事纠葛而内耗不断,朱立伦选择一次性退场,等于把“干净的舞台”留给继任者。 而他反复强调“四年任期”,看似为自己正名,实则是在为郑丽文争取时间与空间。一个频繁更替领导人的政党,难以制定长远战略;唯有稳定任期,才能推动真正改革。 朱立伦清楚,自己已无连任可能,与其纠缠过往功过,不如为国民党未来铺一条制度化的路。这份克制与退让,恰恰是他政治成熟的体现。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微妙的互动:郑丽文以果断人事稳住阵脚,朱立伦以制度倡议保驾护航。两人一前一后,一实一虚,共同应对国民党当前最紧迫的挑战——如何在民进党全面执政、社会舆论日益绿化的环境中,守住基本盘。 国民党还能不能代表“非绿”民众的期待?过去几年,该党在青年群体中影响力锐减,在地方治理上缺乏亮点,甚至被讥为“只会反台独,不会治台湾”。 郑丽文此次赴京,若仅谈统一而不谈民生,恐怕难获广泛支持。正因如此,她的人事安排才格外注重“地方感”与“执行力”——李乾龙的加入,正是对“只会喊口号”批评的回应。 而朱立伦推动的任期制度化,也是在试图解决国民党长期“人治大于制度”的顽疾。 民进党绝不会坐视国民党重新凝聚力量,岛内舆论对“统一”议题依然敏感,而大陆方面也必然关注国民党是否真有推动两岸关系向前的诚意与能力。 郑丽文此行成果如何,尚待观察;但她登机前的这一系列动作,至少表明:国民党正在尝试走出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布局。 历史从不缺少转折点,缺的是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出选择的人。郑丽文的选择,是迎难而上;朱立伦的选择,是体面退场。 两者看似不同,目标却一致:让国民党活下去,并且活出样子。这或许不能立刻改变台湾的政治版图,但至少,它让关心两岸未来的人,看到了一丝可能。

0 阅读:186

猜你喜欢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