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宣奎元卖了十来斤发霉的烂书,得到了0.3元钱。几天后,他准备烧火做饭

时光浅吟离殇 2025-10-24 13:19:46

1972年,宣奎元卖了十来斤发霉的烂书,得到了0.3元钱。几天后,他准备烧火做饭时,在炉子边上撕了几张发霉的干纸,用作引火之物。 宣奎元家里祖上出过明朝官员,叫宣昶。那家伙是苏州人,早年中进士,出去当官,管过西安府同知,专管地方政务,批文件、查水利、减赋税,一辈子没啥大风波,就那么踏实干到老。 死后,家族在嘉定买地安葬,墓地不小,十来亩,埋了父母、老婆孩子,还立了石马石虎石羊那些玩意儿,风吹日晒几百年,没人动。 1967年,村里看墓地空着,打算建猪圈,就动工了。工人用锄头镐头砸碑,炸药爆墓室,里面东西全毁。宣奎元也掺和这活儿,清理时在墓角捡到一堆书卷,裹布带回家,塞木箱里搁着。箱子放五年,潮气一熏,书就霉了、烂了、粘泥巴。他压根不知道里面写啥,就当祖产留个念想。 转眼1972年,上海旧书店的人上门收废纸,顺嘴问起嘉定墓地旧闻。宣奎元一拍脑袋,想起箱子,拖出来翻。书烂得不成样,卷边缺页,泥巴糊页,他挑出几十本勉强能看的,卖了三毛钱。 收购员扛走,宣奎元也没当回事。几天后,箱里剩的那些,他拿来撕页生火,纸脆得一扯就碎,用着费劲。旧书店那边,专家一看书封,是成化年间永顺堂刻的,里面全是说唱词话,讲民间故事、戏曲唱段,值钱了。 他们赶紧派人追回,箱底就剩些泥巴书块,扒拉着全收了,转给上海博物馆。 这些书啥来头?明成化时期,北京永顺堂印的,十三种本子,记录北方说唱艺人表演的词话,像《刘阮入天台》《狄青降龙》那些,讲英雄传奇、市井闲话,纸张是明代桑皮,字迹工整。 专家考证,不是宣昶的陪葬品,是他老婆的。她生前爱唱戏,当票友,搜罗剧本唱词,死后家人一裹放墓里。书流转路径复杂,从北京到陕西,再到嘉定,埋几百年,出土时已毁大半。要不是宣奎元捡回,猪圈一建,全完了。 修复过程费劲,博物馆请专家,用镊子刷泥,浸水分离页,几个月才整出样。1973年,先影印,分给全国学者研究明史。1979年,正式装订成《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州古籍出版社出,成了孤本资料。 这套书对研究明代民间文化太关键了,说唱词话是老百姓娱乐方式,反映社会风俗、道德观、英雄崇拜。丛刊一出,学者们挖出明代戏曲源头、语言变迁啥的,填了不少史书空白。

0 阅读:255

猜你喜欢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