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古井贡酒(SZ000596)$
A股总共有20家白酒上市公司,2025年的半年报都已经出来。汇总这些数据,我发现中国白酒上市公司集体交出了一份颇具拐点意义的成绩单。2025年会是上市白酒行业量价齐跌的开始吗?
白酒行业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在2017年,白酒产量从2017年开始逐年下跌。彼时2016年白酒全行业产量创历史记录1358.4万千升。这个产量是什么概念呢?它相当于生产1358.4万吨白酒;如果以每瓶白酒0.5kg算,它相当于生产了271.68亿瓶500ML的白酒;如果全国人口是14亿算,无论男女老幼,每人平均将近20瓶白酒!
通常来说,三大主要的白酒香型中,清香白酒出酒率可以达到50%,浓香白酒出酒率在40%左右,酱香白酒出酒率在30%左右。(出酒率还和生产工艺、酒曲等相关:麸曲酒的出酒率在45%左右,大曲酒的出酒率一般在35-40%左右,液态法白酒其出酒率能高达70%。)。我们取出酒率最大值为行业平均数,也就意味之一公斤酒需要两公斤粮食,那么2016年我国在酿酒上消耗了2716.8万吨粮食。
白酒行业从2016年创出历史天量后,年产量一路走低。2024年生产了414.5万千升,相当于生产了82.9亿瓶500ml白酒,人均6瓶,相当于2016年的天量打了3折。2025年上半年的产量是191.4万千升,同步2025年上半年下跌5.8%。2025年的产量有望回到2006年的状况,真实梦回20年呀!这就是很多人不看好白酒的重要原因:现在没有人喝白酒了。我个人认为2016年前后的白酒产量是不合理的,目前的产量是在回归理性,回归真实的需求。
奇怪地是,2017年到2024年整个白酒行业产量即便是打脚踝折,但是A股上市公司的总营收和利润还在持续走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常状况呢?其一在于白酒行业的涨价降库存的传统。涨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提出厂价,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茅台。前几年,很多茅台股票持有人都会掰着手指头算下一次出厂价涨价的天数。第二种,白酒上市公司通过新品或者产品迭代的方式提价。公司通过研发新的产品品牌,通过品牌高端化来提价。
其二、白酒上市公司逆势扩产。虽然整个行业的产量不断下降,但是上市公司通过强大的品牌力和影响力,提升产品的销量。这其实也是白酒行业产销量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过程,是一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以茅台为例,2010年茅台的产量为2.6万吨,到了2024年其产能已经到了5.6万吨,这里还不包括茅台系列酒的产量。不光茅台,上市的其他公司的产量均如茅台般大幅提升。在整个行业产量不断萎缩的状况下,剩余产量都朝着头部企业聚集。不过,最近几年A股上市公司的产量增速也开始放缓,2024年茅台产量相对于2023年已经开始下跌。上市公司也因为市场需求不足开始缩产能了。
产量集中不光体现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内部也开始分化,行业的营收和利润不断地向上市公司的头部公司聚集。2024年“茅五汾泸洋”TOP5营收占整个上市公司的80.22%,利润占89.40%。强者恒强,马太效应。这其实是一个行业进入寒冬或者底部的特征。
白酒行业从2016年开始一直到2024年,沿着两条线在走;一条线是整个行业的产量在不断萎缩,整体需求在降低;另一条线是白酒上市公司,屡创佳绩,产量、营收、利润不断创新高,是股民的心头好。这是整个行业在从量变到质变吗?这是消费者对于高端品质的追求吗?如果说过去是那些低端、小规模、小品牌的苦日子。那么时间来到2025年,上市公司的苦日子也要开始了。
白酒上市企业2025年上半年共计实现营收2430.17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2452.18亿元,减少了22.01亿元,同比下滑0.90%;
白酒上市企业(除去未披露白酒业务利润的顺鑫农业)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共计为949.5亿元,较2023年的962.79亿元,减少了13.29亿元,同比下滑1.38%。
2025年上半年应该是白酒上市公司最近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唯一以此出现营收和利润双双同比下跌的半年。上市酒企,营收和利润除了主要头部酒企勉强维持个位数增长外,其他15家酒企都是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