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和乌克兰人视为耻辱,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泽连斯基作为一国总统,却不得不在白宫对面的马路边搭个桌子召开记者会。 泽连斯基在白宫对面马路边开记者会这事,确实让乌克兰总统自己和不少乌克兰人觉得是天大的耻辱,而且这种事在人类历史上从没发生过。 一国总统出国访问,想见盟友争取支持,最后却只能在对方权力中心门外的人行道上,临时支张折叠桌跟记者说话,任谁看了都觉得难堪。 2025年这次访美,泽连斯基是带着满肚子希望去的。前线打得僵持,红军城那边反复拉锯,士兵伤亡惨重,国内老百姓连过冬的取暖供电都成问题,他急需美国给“战斧”导弹,还想拿到更多援助资金。出发前他特意提前宣布行程,想着能有个体面的接待,可落地华盛顿就傻了眼,美国官方连个接机的高官都没派,只有乌克兰自己的大使在机场等着。 原定上午的会谈,被特朗普以“有紧急事”拖到下午,一见面就没给好脸色。 在白宫椭圆办公室里,特朗普根本没提援助的事,反而直接把乌克兰前线地图拍在桌上,指着顿巴斯地区让泽连斯基签字让步,说不如把这块地给俄罗斯换和平。 泽连斯基刚提想要“战斧”导弹,就被特朗普堵了回去,说美国纳税人的钱不能随便乱花,还冷不丁撂下一句“要是普京想,他能直接摧毁乌克兰”。 这种话哪是盟友该说的,简直是赤裸裸的施压。 按惯例,两国元首会谈后该开联合记者会,可特朗普干脆取消了,连让泽连斯基在白宫草坪上单独发言的机会都不给。 泽连斯基的团队急得没办法,总不能白来一趟,连个发声的地方都没有。最后实在没辙,就在白宫对面的拉法叶公园里找了块地方,临时搭起一张折叠桌,背景特意对着白宫的大门,想让镜头拍出来显得没那么狼狈。 就这么着,泽连斯基站在人行道上,身后是紧闭的白宫大门,面前是寥寥几位记者,硬撑着笑容讲前线士兵多英勇、老百姓多艰难。 这场景一传到网上,乌克兰网友直接炸了,满屏都是“耻辱”两个字,说这是国家尊严被踩在了地上。 确实,外交场合的仪式感从来都不只是形式,白宫连个正经场地都不给,明摆着是不把乌克兰放眼里。 美国态度变得这么快,根子还是在自身利益上。这几年美国给乌克兰的援助超过七百亿美元,比不少小国一年的收入都多,可前线一直没打出自带的效果,特朗普觉得这笔钱花得不值。 加上当时美国快大选了,国内好多选民早就烦了“替别人打仗”,特朗普想拉选票,就得摆出“省钱止损”的样子,还想把援助的担子甩给欧洲。 他心里打得是生意算盘,觉得乌克兰这张牌的用处不大了,自然没必要给好脸色。 泽连斯基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是羞辱,但他没办法。 国内支持率已经跌到18%,比前总司令和基辅市长都低,超市里的面包价格涨到战前的三倍,年轻人不是上战场就是逃出国,好多人都在问“这仗到底要打到什么时候”。要是他真答应割地,国内老百姓肯定不答应,反对党一闹,他就得下台;可不答应,美国停了援助,俄军真要加大攻势,奥德萨港口一丢,粮食出口没了,经济就得彻底崩溃。 这场路边记者会,其实也是泽连斯基的无奈之举。他知道跟特朗普硬碰硬没用,只能把这难堪的场面摆到全世界面前,让国际社会看看美国是怎么对盟友的。 这一招还真有点用,波兰、波罗的海那些紧邻俄罗斯的国家先慌了,怕美国撤了自己得直面俄军,德国赶紧宣布追加12亿欧元援助,法国也承诺给火炮弹药,算是帮他解了点围。 可这终究改变不了根本处境。 就在泽连斯基在路边发言的时候,美俄已经私下谈了三个小时,还打算在布达佩斯开会专门讨论俄乌停火,压根没让乌克兰参与。 这跟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的事有点像,当年乌克兰放弃核武器换安全保障,现在美国却绕过它跟俄罗斯交易领土。对乌克兰人来说,这张路边的折叠桌就是国家处境的缩影:想靠美国撑着,可对方只算自己的利益账;想硬气到底,又没足够的实力。 泽连斯基在路边喊“不退不败”的时候,声音再响亮,也掩不住背后的无助。 这场“耻辱”的记者会被记下来,不只是因为场面难堪,更因为它让大家看清了,小国在大国博弈里,要是没足够的底气,连争取体面的资格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