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的告别仪式启幕了,这位贯穿一个时代的物理学巨擘,终究与我们彻底告别。北

古巷中觅诗的文人 2025-10-24 17:53:35

杨振宁先生的告别仪式启幕了,这位贯穿一个时代的物理学巨擘,终究与我们彻底告别。北京4℃的寒冬里,八宝山公墓外排起的数十米长队、清华园里默默伫立的身影,还有特意带着孩子赶来悼念的家长,都在以沉默诉说着敬意 。现场一位婆婆眼含热泪的一句“敬佩”,或许道尽了许多人的心声 。 可就在这肃穆的送别场景之外,舆论场的争议从未停歇。有人翻出他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的往事,揪住“父亲临终未原谅”的细节苛责不已;也有人盯着他与翁帆相差54岁的婚姻,多年来从未停止过世俗的揣测 。那些尖酸的议论,与现场手捧白菊的肃穆队伍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只是这些争议,似乎从来都盖不住他真正的底色。1971年,他顶着压力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回国访问的美籍华人学者,用演讲唤醒无数旅美华人的家国情怀 ;2003年,81岁的他定居清华园,为住所取名“归根居”,把余生都献给了中国科教事业,培养人才、延揽精英,被学子比作“把养分还给土地的参天大树” ;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时那句“身体里流着中华文化的血”,更藏着跨越半生的愧疚与坚守 。 我虽不在北京,无法亲自到场献上一束鲜花,只能隔着屏幕遥寄哀思。但看着这两极的评价突然明白:如何看待杨振宁,从来都是检验认知深度的试金石。先生一路走好,愿时间终能过滤掉杂音,只留下对科学与家国的纯粹敬意。

0 阅读:43
古巷中觅诗的文人

古巷中觅诗的文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