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被王健林给惊呆了! 在全球商业史上,能把6000亿债务熬成“快还清”的案例,真得不多见。 但71岁的王健林做到了,这场从危机爆发到逐步脱困的硬仗,他足足扛了8年,每一步都藏着让人惊叹的细节。 当年万达文旅跟迪士尼较劲的冒进,成了压垮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 武汉万达电影乐园开业19个月就停业,合肥万达乐园从高调开园到被迫易主,13个文旅项目最终打包卖给融创。 债务高峰时,万达系被执行总金额超70亿,光2025年就有80亿股权被冻结,连王健林本人都经历过36小时限高令的惊魂反转。 危机最狠的时候,王健林没有选择逃避。他砍掉了海外的酒店、地产项目,伦敦、洛杉矶的资产说卖就卖,回笼资金优先还债。 最让老股民印象深的是2017年那次大抛售,13个文旅城加77家酒店,打包卖给融创和富力,一下子拿回438.44亿元。 那些年王健林的行程表比年轻人还满,一年飞100多趟飞机,跑遍全国谈合作、找资金,曾经的“首富”放下身段四处奔波。 他给万达定了铁规矩:“现金为王”。哪怕利润少点,也要快速回笼资金,这让万达在后续几年能持续偿还到期债务。 万达商管成了还债的“压舱石”。就算卖掉部分广场,仍保留运营权,靠租金分成每年能稳拿25亿到40亿元收益。 2025年5月,他又以500亿元打包出售48座万达广场,手里只留100座核心广场,每一步都在为还债腾挪资金。 有人说这是“拆东墙补西墙”,可商业危机中,能稳住现金流就是本事。比起跑路的老板,他扛下责任的态度让人佩服。 冒进的教训确实深刻。文旅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收慢,单武汉电影乐园就砸了38亿,停业时亏损惨重,成了惨痛的教材。 王健林后来很少提“帝国”“第一”这类词,转而强调“轻资产”。不再拼命拿地盖楼,转而靠管理和运营赚钱,路子稳了很多。 到2025年,万达系虽然还有超70亿被执行金额,短期债务压力仍在,但比起6000亿高峰已是天壤之别。 71岁的年纪,本该含饴弄孙,他却还在商场拼杀。这种韧劲,让不少见证过万达辉煌的人感慨:老将风骨还在。 也有声音提醒,万达净资产已现负值,租金收益同比下滑12%,真正脱困还需时日,不能低估后续挑战。 这场8年的还债硬仗,藏着做企业的硬道理:扩张要稳,现金流要牢,遇到危机更要敢舍敢放、扛住压力。 王健林曾说“先定一个小目标”,如今他的小目标或许就是彻底还清债务。这个过程,比当年登顶首富更显功力。 商业史上没有永远的顺境,能从谷底爬起来的企业和个人,都藏着过人的毅力。万达的转型,还在继续。 那些被卖掉的资产、放下的身段、熬过的夜,都是这场硬仗的注脚。它告诉我们,绝境中不放弃,就总有希望。 企业如此,人生亦然。从冒进到稳健,从首富到“还债者”,王健林的8年,给所有人上了堂生动的商业课。王健林王思聪 王健林负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2xxx19
儿子少败一点都够还债了
遛遛 回复 10-24 22:46
巨富之家肯定有信托,睡一觉一睁眼多了一千万,葱根本花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