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不查不知道,被王健林给惊呆了。在全球商业史上,能把6000亿债务熬成“

韫晓生 2025-10-24 18:56:29

[中国赞]不查不知道,被王健林给惊呆了。在全球商业史上,能把6000亿债务熬成“快还清”的案例,真得不多见。   (信源:百度百科——王健林)   当房地产行业陷入“老板跑路、楼盘烂尾”的寒冬,无数人盯着债务泥潭里的房企老板们看笑话时,王健林却甩出了一张震撼全场的“成绩单”——6年时间,他硬是把高达6000亿的巨债一笔笔还清。   要知道,6000亿叠成100元纸币,能从地球直通月球,这样一笔天文数字的债务,他却用“真刀真枪”的狠劲扛了下来,在地产圈掀起一场 “教科书级”的自救。   时间拉回2017年,彼时的房地产市场还处在狂热期,开发商们像抢黄金一样拍地、举债扩张,许家印忙着把资产版图铺向海外,潘石屹夫妻大手笔购置纽约房产,唯有王健林选择“反向操作”。   当时万达是商业地产龙头,万达广场遍布全国,但他敏锐嗅到危机,政府调控收紧,高杠杆模式迟早崩盘。于是,一场“甩卖”开始,80座万达广场、77家高端酒店易主,海外AMC院线等项目也被打包出售,每笔交易都为“换现金、还债务”,即便“心头肉”也毫不手软。   外界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有人骂他“傻”,放着扩张的红利不赚;有人嘲讽他“穷疯了”,连家底都要掏空。   可王健林始终没辩解,只是闷头干两件事:一是把每笔卖资产的钱都精准投入还债,所有操作全在国内完成,没让一分钱流出国门;二是死死守住“零拖欠”底线,不管债务压力多大,农民工工资、水电工程款一分不少,坊间甚至流传着 “要想干活稳,就去万达工地”的说法。   反观同期的其他地产老板,差距一目了然。许家印卷走60亿美元海外资产,留下一堆烂尾楼和维权业主;潘石屹夫妻转移500亿资产,在海外购置房产过得风生水起。   这些人遇到危机就“甩锅跑路”,把烂摊子丢给社会,而王健林的“倔劲”在此时格外显眼。哪怕IPO对赌失败,他也没甩手走人,反而自掏腰包,拿出380亿兜底回购股份,把“诚信”两个字焊在了万达的招牌上。   光靠甩卖资产还债只是“治标”,王健林更懂“治本”的关键在转型。他深知“重资产模式难以为继”,早在还债初期就启动了向“轻资产”的转型。   所谓轻资产,就是万达不再当“房东”拿地盖楼,而是专注做“管家”——输出品牌和管理服务,靠租金分成、商业管理费赚钱。   以珠海万达为例,其资产仅占公司总量的4%,却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利润,租金收入的稳定增长,让万达手里的现金流越来越充裕,彻底摆脱了“靠卖地为生”的旧模式。   不仅如此,王健林还把目光投向了大健康领域,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开拓医疗服务业务。他看准老百姓对健康、养老需求的增长,让商管与医疗形成 “双轮驱动”,为万达开辟出全新的增长空间。   要知道,在地产行业集体迷茫的时期,敢跳出“盖楼卖房”的舒适圈,主动拥抱新赛道的老板寥寥无几,而王健林的这份远见,让万达在行业寒冬里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   到 2023 年,万达还清了所有巨债。他的逆袭,不仅是一个企业的自救,更给整个地产行业上了一课:真正的企业家,不是在顺境中疯狂扩张,而是在逆境中守住底线、找准方向。   他用行动证明,“公司实控人终身追责”不是一句空话,企业老板的承诺,连着员工的饭碗、购房者的期待,一旦失信,再大的商业帝国也会崩塌。   如今再看王健林,他不是什么“商业老狐狸”,也不是靠运气逆风翻盘的“幸运儿”,而是一个守住了初心的“实干家”。   在人人都想“走捷径”的时代,他用6年时间告诉所有人: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遇到风浪别想着跑路、甩锅,沉下心来解决问题,守住诚信和责任的底线,才能在风暴中站稳脚跟。这,或许就是王健林能在地产寒冬里全身而退,甚至逆势重生的真正秘诀。

0 阅读:6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