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妄议台海问题后,访华行程临时取消   10月24日,德国外交部发布一则:

波览历史 2025-10-25 10:55:09

德国外长妄议台海问题后,访华行程临时取消   10月24日,德国外交部发布一则:外长瓦德富尔原定10月26日的访华行程临时取消,理由是“无法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议”。   这话听着客气,明眼人都能品出味儿,一天前瓦德富尔还放话要在访华时提三个“要求”,其中就包括干涉台海问题,这哪是“没会议”,分明是中方不欢迎这种带着傲慢和挑衅的访问。   作为2025年5月才上任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专访中抛出的言论堪称精准踩线。他宣称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话锋一转就说“具体实施方式由德国自己决定”,甚至暗示“台海有事会影响德国繁荣”。   这种把中国核心内政当谈判筹码的操作,根本不是外交沟通该有的姿态。   台湾问题从来都是中国自己的事,别说德国,任何国家都没资格指手画脚,更别提“自定义”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了。   瓦德富尔敢这么说话,其实早有苗头。就在10月14日,他还在柏林呼吁德日构建“欧亚共同圈”,明着要联合对抗中俄。   这种一边拉着盟友围堵,一边又想来华要利益的做法,暴露了德国新政府的外交投机心态。   默茨总理之前还说“会在所有可能的领域寻求与中国合作”,转头其外长就摆出施压姿态,这种自相矛盾的表现,只会让外界看清德国对华政策的混乱。   另外,瓦德富尔此行的核心目的本是为德国工业求生存。10月9日我国刚升级稀土管制,把开采、冶炼全链条技术都纳入管控,甚至对含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也设了规矩。   德国汽车、半导体产业早就慌了神,毕竟他们的高端制造离不开中国稀土。随行名单里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和稀土进口商代表,就是冲着解决这事来的。   可瓦德富尔偏要往枪口上撞。他大概以为能靠“政治施压”逼中方让步,却忘了德国工业此刻正处在另一个困境里。   安世半导体的断供风波已经持续三周,这家被中企收购的企业,因为荷兰政府跟着美国搞“穿透规则”,10月4日就被我国禁止出口了。   虽说10月23日恢复供货,但只对国内客户开放,还必须用人民币结算。   德国车企本就靠着安世的芯片维持生产,现在生产线都快停了,好不容易盼来的访华机会又被外长亲手搞砸,难怪有德国媒体骂这是“政治自杀”。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24日的记者会上两度表态,直接点破瓦德富尔的言论是在纵容“台独”。   这种明确的批评,其实是给德国留了台阶,但德方显然没接住。   要知道,中德建交这么多年,从默克尔时代的务实合作到现在,双方能走到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靠的从来都是相互尊重,不是单方面指手画脚。2024年朔尔茨访华时还能签下一堆合作文件,现在瓦德富尔想靠挑衅拿利益,根本是打错了算盘。   有网友吐槽,瓦德富尔大概还活在殖民时代,以为能带着“宗主国心态”来发号施令。但现实是,德国现在根本没这个底气。   2025年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跌了近一半,宝马、奔驰也不好过,中国市场早就不是可弃之的“后花园”。   更别说稀土管制不是针对德国,只要合规申请,民用需求完全能满足,可瓦德富尔偏要把正常的经贸合作和政治议题绑在一起,这只会让德国企业为他的冒失买单。   德国国内的分歧已经藏不住了。工业界早就对着政府喊冤,认为“去风险”不该变成“自断后路”;而政界里的一些人还抱着意识形态偏见不放,总想在对华关系里秀“强硬”。   这种撕裂感在瓦德富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边要联合日对抗中俄,一边要来华要稀土;一边说尊重一中政策,一边又干涉台海。   这场取消的访华行程,本质上是给德国新政府提了个醒:和中国打交道,务实永远比挑衅管用。   核心利益面前没有模糊地带,想靠耍嘴皮子占便宜,最后只会落得两头空。   默茨总理原本还指望瓦德富尔打前站,现在行程黄了,后续访华能不能成都是未知数。   外交从来不是演戏,说出去的话就得承担后果。瓦德富尔用一场取消的行程证明,轻视别人的核心利益,最终只会反噬自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