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谈台湾统一问题时表明,统一有两个条件。 第一,要和平。 第二,要台湾人“乐见”。 如果从全球经贸格局和两岸普通人的日子来看,这两个条件根本不是门槛,而是早藏在大家的日常里,连国际市场都能看出门道。 先说说和平,这事儿不用讲大道理,看两岸经贸的流动就知道。 2025 年第一季度,两岸直航航线恢复到 68 条,客运量比去年多了 40%,更关键的是货运量 —— 台商通过直航运到大陆的电子零部件,比绕路第三方港口节省了近 30% 的物流成本,这些零件最后组装成的产品,一半以上要销往欧美市场。 要是没了和平,不光两岸商家吃亏,连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都会受影响。 前几年民进党搞限制的时候,两岸直航砍了一半多,台企光是滞港费和延期交货的违约金,一年就赔了上百亿新台币,好多做跨境生意的台商只能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可那边的配套不如大陆,最后利润反而降了。 郑丽文现在提和平,其实是看到了两岸的经济—— 不管是台湾的半导体厂商,还是大陆的电商平台,谁都不想再受折腾,这也是国民党之前没说透的地方,2024 年选举丢了不少台商的票,现在总算把实话说到了点子上。 再看 “台湾人乐见”,这可不是少数人说了算。 2025 年第一季度,大陆多省市新增了 1200 多个台青创业项目,从农业科技到跨境电商都有,政府给的扶持里,光创业补贴平均下来每个项目就有 15 万元,还有免费的法务和税务咨询。 现在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胞已经超过 150 万,比 2024 年多了 12 万,其中近六成是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些人不是来 “试水” 的,好多人把家人接过来,孩子在大陆读公立学校,连医保都办好了。 反观美国那边,去年逼台湾的企业迁厂到亚利桑那州,结果当地工人技术跟不上,生产线调试了半年还没达标,台积电总部又得派工程师过去救场,光差旅费就花了 2000 多万美元,最后产品成本涨了 15%,在国际市场根本拼不过中韩企业。 现在台湾民调里,信任美国的人从 58% 跌到 41%,就是因为大家看清了 —— 靠外人不如靠同根同源的自己人,毕竟大陆市场就在这儿,不用绕半个地球,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国民党今年的转变也挺明显,之前总说 “不统不独不武”,全球华人听着都糊涂,现在明确说 “统一是最终方向”,还推出了 “两岸民生对接计划”,帮台湾的小吃品牌进大陆的商场,帮台生在大陆的外企找实习机会。 这种调整不光两岸认可,连东南亚的台商商会都表态支持,因为他们知道,两岸关系顺了,他们把台湾的产品通过大陆卖到东南亚,成本能降不少。 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个分裂的经济体能真正强大。 看看欧洲的欧盟,靠一体化才在国际市场有话语权;再看东南亚的东盟,也是靠合作才吸引了更多投资。 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台湾的半导体、农产品,大陆的市场、产业链,凑在一起就是 1+1>2 的效果。 2025 年 4 月,大陆又新增了 20 个两岸交流基地,覆盖农业、文创这些老百姓能参与的领域,就是想让大家多来往、多熟悉。毕竟,全球华人都盼着两岸能顺顺利利,不用再隔着海峡算成本、担风险。 统一从来不是 “要谁低头”,而是 “日子过好了,自然就走到一起”。 和平是让两岸在国际市场上更有底气的基础,乐见是大家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等两岸同胞的日子过得更紧密,不用谁多说,统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 毕竟,全球华人的根都在一起,所以统一是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