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包这事听着像日常小插曲却戳到不少人,女儿春节在三亚免税店狠心掏出七八百,选了能

极速看社会 2025-10-25 16:53:22

买包这事听着像日常小插曲却戳到不少人,女儿春节在三亚免税店狠心掏出七八百,选了能挎能提的深色布包,当时脑补的是“老妈买菜也能走在时髦前排”,结果半年后自己路过家门想找个小包装手机,老妈二话不说把那只崭新的“大作”塞回她手里,说颜色闷、没有拉链、提手难看,连吊牌都没扯,可谓一次典型的跨代审美翻车。 问题来了,钱是真花了,心也是真意,可为什么还是“费力不讨好”,翻翻数据就不难发现代沟有多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去年底发布的《银发族消费趋势报告》显示,60岁以上网购客单价低于35岁人群近40%,但回购率更高,啥意思呢,他们不爱大额冲动消费,却认准了就死磕一款,花花绿绿、斜挎小包、安全拉链,这些要点就是老妈那支“用户体验调查”的核心。 再看场景,公交车上清一色小斜挎,几块到十几块的网红爆款成了“标配”,价格不高,功能到位,重点是空出双手拎菜扶手,老人关注的是 使用效率 而不是品牌叙事,这跟年轻人刷短视频种草“同款”完全不同逻辑。 所以真想讨父母欢心,别把自己的审美硬塞过去,更别用价格来证明孝心,先问一句“要用在哪”再点开购物车也不迟,毕竟礼物如果不能解决痛点,只能变成柜顶灰尘,心理学上称为“施受者错位”,受礼者要的是被理解,施礼者却往往用自我投射买单。 最后抛个问题,面对银发群体日益旺盛又极度分层的消费需求,品牌和子女到底该练什么功,是真研究他们的生活场景,还是继续用“省心套餐”喂市场,人情和生意都在看答案。

0 阅读:46
极速看社会

极速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