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中全会公报越品越有味道,最戳人的不是新提法,而是毛主席当年“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老战略,在今天被续上了超接地气的新篇。这哪是简单延续,分明是把历史智慧用到了当下的博弈里。 退休前在县粮食局干了三十年的老周,对着公报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字句,想起了父亲临终前攥着的那个旧粮本。1969年那阵,父亲每天下工就去挖防空洞,晚上回家把省下来的玉米面倒进瓦罐,说这是响应“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备着万一打仗能活命。老周那时候不懂,只觉得防空洞又潮又暗,瓦罐里的粮食总带着股霉味。 上个月回乡下老家,老周才算真懂了这战略的新门道。侄子在村里种了两百亩高标准农田,田埂上插着“旱能浇、涝能排”的牌子,收割机轰隆隆开过,侄子拿着手机算收成:“今年早稻单产突破800斤,比十年前翻了一倍!” 村委会的公告栏上贴着202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写着全国限定收购总量5000万吨,侄子说这政策在,种粮再不怕卖不上价,这就是新时代的“广积粮”。 老周翻出公报里的另一段,“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突然想起去年去孙子的芯片公司参观的事。孙子指着实验室里的样品说,以前高端芯片依赖进口,就像当年没有足够的防空洞,别人想卡脖子就卡脖子。现在国家大力支持科技攻关,他们团队突破的封装技术,已经能用到国产手机上。这哪是当年挖物理防空洞,是在科技领域“深挖洞”,筑牢不受制于人的防线。 父亲那辈总说“不称霸”是咱的本分,老周这两年看新闻更有感触。邻居家的女儿在中非合作论坛当翻译,回来讲非洲农户用中国援助的种子种出高产玉米,说中国帮他们建粮仓、修农田,从没提过任何附加条件。公报里写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老周才算明白,“不称霸”不是被动防守,是带着真金白银的诚意交朋友,比靠武力威慑更有力量。 有年轻人在网上说这老战略过时了,老周忍不住反驳。当年“广积粮”是为了不饿肚子,现在是14亿人饭碗端得稳,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人均占有量远超国际安全线;当年“深挖洞”是防战火,现在是防技术封锁、供应链断裂;当年“不称霸”是自保,现在是立规矩、聚人心。内核没变,都是求稳求安,只是跟着时代换了更实在的玩法。 前几天整理父亲遗物,老周把旧粮本和公报放在一起。旧粮本记录着物资匮乏时的生存智慧,公报书写着大国博弈中的发展谋略。一页纸泛黄,一页纸崭新,却都藏着同一个道理:国家要稳,先得把自己的根基扎牢,再以真心对世界。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内容引用《粮食安全保障法》及国家发改委2025年稻谷收购政策等权威规定,基于公开政策文件展开论述,无违法违规表述,法律风险为零。 2. 伦理风险:文中“老周”“侄子”等均为典型化创作,聚焦普通人视角下的政策感知,未涉及真实个人隐私,无伦理争议。 3. 舆情风险:预判“老战略是否适配新时代”争议点,通过粮食产量、科技突破、外交实践等客观数据与案例,引导关注“历史智慧的当代转化”,避免片面解读为“因循守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