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战斗力可以如此恐怖!”一条新闻的发出,让不少军事迷惊掉下巴的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的战斗力已经进化到了此种境地。 说到俄罗斯的一款射程近200公里的滑翔炸弹,它的真实身份居然用的是中国制造的发动机,而且这款发动机甚至还能在国内得电商平台上直接买到。 光是听到这件事,有人觉得这不可能,但也有人会感慨中国制造实力真不是盖的。 在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就提到过这个滑翔弹本身的威力,说它是普通滑翔炸弹要靠翼面滑翔延伸射程这点,也主要是因为飞行路径受风速、地形的影响较大。 而这也就使得其射程也就相对有限,所以俄罗斯的这次操作,就是在滑翔弹上加了涡喷发动机,也就是小型的燃气涡轮机,想要把射程从100直接拉到200公里。 这一拉动就几乎要赶上短程巡航导弹的数值了,所以这样一来,发射平台可以在远离敌方防区的地方就发动精确打击,使得其生存能力也能得到大大提高。 换句简而言之的话来说,这种改动可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战术格局的大跳进。 在实际作战中,这种远程武器的威力才能立刻显现,比如在乌克兰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俄军空天军一天就出动109架次轰炸机,24小时内投下268枚滑翔炸弹。 怎么做到的?那就是防守方不仅要应对纵深目标增多,还要在拦截窗口极短的情况下进行防御,这压力可是大得惊人。 而这也让人不禁想起几年前,就也曾有过类似情况,比如中东某国用改装无人机携带商用涡轮发动机进行远程打击,射程虽然不到200公里,但足以对敌后阵地形成压制,让防御方疲于应对的现象。 至于这种“小巧却致命”的武器思路,却能在战术上达到非常高效的回报率,其也是凸显了发动机在远程打击体系中的重要性。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款SW800Pro-Y型涡喷发动机,是在中国民企量产的,在电商平台就能轻松买到,竟然是个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东西。 在过去大家的印象中以为,这种军工级发动机高门槛、封闭生产,但在中国,一些民企靠成熟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完善供应链,就能量产高性能涡喷的效果。 这就引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这样的技术在民用和军用之间又该如何平衡? 有些民用技术,稍加改装就能用于战场。,早些年就有例子,比如一些国家的商用无人机和3D打印零件,被改装成携带小型炸药的武器,在城市冲突中发挥了惊人作用。 再比如,伊朗曾用国产民用涡喷改装无人机,实现跨境打击,射程几十公里,这种“小型发动机+远程机体”的组合模式,和俄罗斯此次滑翔弹使用中国发动机的思路几乎一致。 从战略角度来看,这说明中国民用产业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而普通民企就能生产高精尖发动机,若在必要时快速整合到军用系统中,远程打击能力可能成倍增长,这民转军可不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嘛。 可以想象,如果中国自己的滑翔弹或无人机使用同等级发动机,不仅射程远、机动性强,而且成本低、量产容易,这对任何对手都是一种巨大压力。 当然这也提醒我们,技术扩散必须谨慎,虽然电商销售方便了民用市场,但敏感产品如果被不当使用,风险非常大。 过去几年就有案例,比如中东某国小型无人机配件,通过电商渠道购入,被改装成武器系统使用,造成局部冲突升级。 还有中东一些人们购买国内的煤气罐、坏掉的高压锅和一些结实的水管等,再经过一番的改造之后,就变成了可以上战场的“特质”武器等。 而类似的情况有说明,民用技术一旦扩散到战场,其影响远比想象中的大。 如今的中国制造能力和民用产业链,早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量产、高精度、低成本同时实现,也正是这种技术的潜力,也意味着中国未来的战斗力可能比表面上看到的更恐怖。 就像是中国若自主研发军用滑翔弹或无人机,装备上同等级发动机,其作战性能可想而知,像是射程远、精准度高、部署灵活等,成本还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可以说,这件事不仅是军事新闻,更是中国制造、民用产业和战略潜力的一个缩影,而中国在关键技术和制造能力上,可能也远比表面的更加强大。 能随便买到的都这么强,那买不到又该有多厉害?这可能是一些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吧,在生活中,大家有买到过什么让你感慨祖国如此强大的“神奇”物品吗?



书同文车同轨
这就是工业化强大的好处。。
歼50天鹰
鱼杆都能做到碳,有什么?
大江东去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是拼消耗的时候了,高大上的先进武器消耗不起。
用户10xxx28
哈马斯的火箭弹就是用山东莱阳钢管改造的,残骸上还印着“山东莱阳钢管厂”
大江东去 回复 10-26 12:21
还有煤气罐
奶瓶砖家
商用平台自由买卖,你咋不买?。
D L M
一次性发动机,国内民营企业制造没问题
实在话
不要那么贵的,炸弹外挂支架不用普通发动机的,用火箭推进剂的!也不要那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