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9年5月初,几个蒙古牧民放牧越界,遭到了日本军队的射杀,对此苏军边防军大感吃惊,立刻调集了军队。日军以为苏军想要开战,于是日军前线指挥官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没有通报上级的情况下挑衅了苏军。就这样诺门罕战役打响了。 一个叫东八百藏的中尉,这小伙为了表现“积极”,直接把上头含糊的“强硬”指令,升级成了开枪杀人,规矩就这么破了,而且他压根没上报。 他的顶头上司,第23师团的小松原道太郎,更是个急着立功的“苏联通”,一听前线报告夸大其词,说苏军都修上炮兵阵地了,立马就坐不住了。 东京三令五申“不许主动进攻”,怕陷入两线作战,他全当耳旁风,擅自就在5月14号搞了个夜袭,想造成既成事实,逼高层捏着鼻子认了。 日本的指挥系统就这么乱,底下人瞎搞,中间的玩豪赌,高层被拖着走,最后没办法,只能把第7师团这些精锐都填进去,兵力滚雪球一样滚到了八万多。 反观苏联那边,完全是另一个画风,5月20号,斯大林一纸命令就把朱可夫派了过去,还给了他“全权”,整个行动牢牢攥在莫斯科手里,令行禁止,没有一点含糊。 双方对这事的看法,从根上就不一样,关东军早就盘算着“北进”,搞了好几年渗透侦察了,就缺个由头,牧民过界?简直是送上门的借口,正好拿来搞一次“有限军事行动”,探探苏联的底,他们非说边界线在哈拉哈河以西16公里,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行动看着“合法”。 可苏联和蒙古不这么看啊,牧民越界顶多算纠纷,你直接上机枪,这就是赤裸裸的“蓄意挑衅”,是战争信号。 于是苏联立马调来坦克和步兵,飞机也在天上转悠,这下可好,关东军一看,更觉得自己的判断没错——苏联人果然要动手了! 就这么着,一个觉得对方在挑衅,一个觉得对方在找茬,每一步“防卫”都成了对方眼里的“侵略”,误会越滚越大,谁也停不下来了,小松原那次“先发制人”的夜袭,彻底让苏联人认定,日本人就是要开战,于是朱可夫带着钢铁洪流就来了。 日本前线的胆子,是建立在严重的误判上的,他们总觉得苏联经过大清洗,肯定外强中干,可真到了战场上,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技术上差了一大截,日军当宝贝的八九式坦克,在苏联的BT-7坦克面前,薄得跟纸一样,一炮一个洞,简直就是移动靶。 战术也完全过时了,到了7月份,日军还在搞什么步兵冲锋、两路夹击的老一套,可朱可夫玩的是空地炮协同的立体战,8月20号那场总攻,74公里的战线上,炮弹跟下雨一样,飞机满天飞,两翼的坦克集群直接就把第23师团整个给包了饺子。 最要命的还是后勤,苏联靠着西伯利亚铁路和2600多辆卡车,补给源源不断,日军的补给线又长又烂,士兵喝了河里的脏水,成片地病倒。 诺门罕的硝烟,彻底吹散了日本“北进”的黄粱美梦,这场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日本战争机器的各种毛病:指挥脱节、认知顽固、实力虚胖。 前线军官的野心点了一把火,而僵化的思维和脆弱的后勤,确保了这把火最终烧了关东军自己。 惨败之后,日本不得不掉头“南下”,这才有了1941年和苏联签的中立条约,也才有了后来偷袭珍珠港的疯狂,世界的命运,就这么被悄悄地改写了。 信息来源:搜狐网《苏日诺门罕战役,苏联一仗打服日本,日军最高指挥官切腹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