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

混沌于浮云 2025-10-26 01:09:03

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少农回道:“没错,我就是新四军!”原以为,凌少农会被日本人出卖,没想到顺利完成交易。 凌少农1918年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普通村子,那时候社会乱,他早早接触到抗日想法。1938年,他就投身革命,从基层干起,当了临郯青年救国团的军事部长,负责组织青年搞宣传和训练,还带队巡逻收集情报。队伍里纪律严,他很快就适应了,跟着部队到处转移,参与小规模战斗和后勤工作。1941年,他正式入党,调到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大队当参谋,主要管地图和敌情分析,经常带小队去敌后侦察。抗日战争打得激烈,他参加了闾陵、花岩寺、陈道口和囿路山这些战役,表现英勇。转到新四军独立旅第一团,任侦察股长,组织渗透任务,摸敌军据点和兵力。一次带俩侦察员潜入伪军地盘,弄回两挺机枪,提升部队实力。在敌占区,他熟悉地形和商路,为后来行动打基础。到1942年,他28岁,外表斯文戴眼镜,但胆子大谋略强,全师都认可,把高风险事儿交给他。 1942年冬天,新四军部队缺冬装,三千多人穿单薄衣服,首长们决定用秋粮换布料,任务给了凌少农。他找布商陈某牵线,陈某联系上日本商人,那边听说有粮就答应见面。地点在盐城郊外砖窑,凌少农换长衫去。日本商人打量他,问像军人,他直接承认是新四军。陈某慌,日本商人变脸。凌少农解释大家各需所取,日本商人想仓库布和前线粮,同意了。日本派仨便衣验货,凌少农车上设夹层,明面30石糙米,里多20石精米。装布时粗布外露,细棉布压底。交割完,日本得粮,新四军拿布。这事儿显示他机敏,避开直接冲突,通过交易解决部队难题。在抗日环境下,这种方式风险高,但实际操作中他把握分寸,确保安全完成。 抗日时期,凌少农继续执行类似任务。1943年,部队缺药,他乔装药商进扬州,汉奸验货问去年事儿,他指仓库甘草回应,哄过去,运出五十箱盘尼西林。1944年,带侦察连去南通港弄情报,遇围堵,他用辣椒面撒火塘制造烟,队员撤到芦苇荡。八年抗战,他身上七八处伤,一次子弹擦太阳穴。总共从日本人那儿弄来上百车物资,侦察科扩到五百多人加强营。这些经历让他积累经验,部队战斗力提升。 1942年底,新四军独立旅归建,恢复八路军115师教导5旅番号,后来改滨海军区13团兼1军分区,凌少农还当侦察股长。之后调山东解放军1师作战科长,管战役规划。解放战争时,任东北民主联军1纵队1师1团参谋长,指挥推进。转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112师335团团长,率部渡江攻据点。升114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组织渡海行动。朝鲜战争,他两次带队去,指挥防御反击,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5年得上校军衔,1960年升大校。历任38军参谋长、副军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离休,1988年7月24日在沈阳去世。 凌少农这些事儿,搁现在看,也挺接地气的,就跟普通人遇到难题想辙一样。他从基层一步步上来,靠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不搞花里胡哨。抗日那时候,资源紧缺,他这种方式虽冒险,但解决了实打实的问题。部队缺啥,他就想方设法弄,体现出责任心。后期角色变化,也说明他能力得到认可,从侦察到指挥大部队。整个过程,没啥运气成分,全是积累经验。像他这样的人,在战争中起关键作用,帮部队渡过难关。 想想1942年那次买布,换成别人估计就露馅了。他直接承认身份,反倒让对方放心,这招儿高明。抗日战争里,这样的故事不少,但凌少农的经历特别典型,从青年投身革命,到后期指挥作战,一路稳扎稳打。参加那些战役,伤疤就是证明。他没停在小任务上,逐步升职,参与更大行动。朝鲜那边,两次去,拿勋章,也显示他适应不同战场。生平事儿,说白了,就是普通人做不普通的事儿。 凌少农早年出生地江阴,那地方抗日氛围浓,他受影响大。1938年参加革命,正好赶上全面抗战爆发,青年救国团那种组织,帮他入门。入党后,角色重要起来,当参谋侦察,基础工作扎实。独立旅时期,侦察股长职责重,敌后活动频繁。他不光买布,还搞情报,弄武器,提升部队。1944年南通那次,快速反应救了队友。抗战结束,他转解放战争,东北那边打得苦,参谋长管协调。38军有名,他从团长干到副军长,中间渡江渡海,实战多。朝鲜志愿军,防御战激烈,他指挥有方。军衔升迁,顺理成章。离休后,安稳到1988年。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