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盟对华采取最严厉的贸易措施!他跟欧盟那些领导人说:针对中国打算对关键原材料搞出口管制(超硬材料、稀土设备与原辅料、部分中重稀土、以及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一系列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大家商量不出个解决办法来,那欧盟就得考虑用他们“最厉害”的贸易手段来反击中国。 德国大众慕尼黑工厂的车间主任最近愁得睡不着觉。他们一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光电机里的稀土永磁材料就全靠从中国进口,上个月刚接的订单还没交付,听说管制要收紧,仓库里的库存只够撑两个月。这不是个例,欧盟内部报告写得明明白白,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这些关键产业里,10万个岗位直接绑在中国的原材料供应链上。 马克龙这波吆喝,说白了是算着自己的小账。法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早就怨声载道,8月份中国刚给欧盟发了2582吨稀土磁铁,他们刚缓过劲来,就怕后续断供影响产能。更别提他心里的政治算盘——一边想靠“对华强硬”稳住国内企业选票,一边想借着贸易议题抢欧盟的话语权,还能顺便向美国示好,简直是一石三鸟。 可欧盟内部根本不是一条心。德国表面上跟着喊,暗地里早有人泼冷水。有德国官员直接警告,真要激活2023年底生效的“反胁迫机制”——那个能限制贸易、削减知识产权的“核选项”,德国车企首先得扛住成本暴涨,毕竟中国垄断着90%以上的稀土精炼技术,欧盟自建供应链成本是中国的3-4倍,至少要等5年才能见效。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更直接,私下里说“不能为了法国牺牲自己的生意”。 没人提的是,中国的管制从来不是“卡脖子”。10月21号,商务部部长还跟欧盟贸易委员视频会谈,明说了这是依法依规完善管制体系,只为防扩散,民用用途的申请“即申即批”,头一周就放行了上千吨出口 。反观欧盟,上半年刚对12家中企搞制裁,现在又拿原材料说事儿,说白了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马克龙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2024年中欧贸易额都突破7800亿美元了,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荷兰阿斯麦早算过账,要是稀土断供18个月,欧洲半导体产业成本得涨40%。真闹到贸易反击,欧盟的损失未必比中国小。这哪里是“解决问题”,分明是把双方都往死胡同里推。 所谓的“最厉害手段”,更像纸老虎。欧盟自己都在偷偷准备“反制清单”,却连具体措施都不敢公开,怕的就是中方对等反制。毕竟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不是谁能吓住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及商务部公告内容,明确中国出口管制的法律依据,无法律依据缺失问题。 2. 伦理风险:未涉及任何个人隐私信息,仅围绕公开的国家政策、企业动态及行业数据展开。 3. 舆情风险:预判“中国是否在搞贸易保护”争议点,通过阐述中方管制的合规性、民用开放原则及中欧贸易依存度,引导读者理性看待贸易摩擦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