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再次加强了禁运,这次连封装设备都不允许出口。可谁都没想到的是,中国厂商早已在暗中铺设好了前进的道路。
要知道封装设备这东西真不是可有可无的小玩意儿,芯片从晶圆厂出来时就是块薄薄的硅片,连个保护层都没有,就像刚做好的精密零件暴露在空气里,碰一下就坏,必须靠封装设备给它加上外壳、接上引脚,才能塞进手机、汽车的电路板里正常工作。
现在 AI 芯片、智能驾驶芯片都讲究高密度集成,封装设备要是跟不上,再强的芯片也只能当废片扔,荷兰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下的手。可他们不知道,中国厂商早就盯着这块短板猛追,从设备到工艺再到产能,全链条都布了局。
就说设备端,以前高端封装设备基本被荷兰、日本企业垄断,但现在华海清科这类企业早就悄悄搞出了名堂,他们新推出的 12 英寸封装减薄贴膜一体机,能把晶圆减到薄如蝉翼还保持均匀,片内误差连 1 微米都不到,这水平跟国际大牌比都不逊色,最近已经送进了国内头部封测厂的车间里正式干活了。
还有盛美上海更狠,直接搞出了全球首创的水平式电镀设备,专门用于 AI 芯片的面板级封装,把封装密度提上去的同时还能降成本,现在他们的电镀设备在全球市场都排到第三了,不少国际客户都抢着要,哪里还用愁荷兰禁运的那点设备。
封装企业这边更是早有准备,长电科技作为全球前三的封测巨头,2024 年光营收就干到了 359.62 亿元,研发费用砸了不少,早就不是只做简单封装的 “组装厂” 了。
他们搞的 Chiplet 高性能封装平台 XDFOI 都已经稳定量产,能把多个小芯片像搭积木一样拼出大算力芯片,连特斯拉、苹果的车规级芯片都靠他们封装,年产超过 1 亿颗,这些产能用到的设备里,国产货占比早就从几年前的不到 10% 冲到了 40% 以上。
通富微电更激进,直接砸了 75 亿建先进封装项目,专门搞倒装芯片、晶圆级封装这些高端工艺,预计 2029 年完工后能吃下更大的市场份额,华天科技也跟着投了 100 亿扩建厂房,光是江苏、湖北两地就有七座新建封装工厂在赶工,这架势明显是早就料到会有禁运这一天,提前把产能地基打牢了。
更关键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不是单个企业在战斗。前段时间深圳的湾芯展上,近 30 家企业直接摆出了完整的芯粒与先进封装生态链,从 EDA 设计工具到封装设备再到测试仪器一应俱全,珠海硅芯科技的堆叠设计软件还拿了创新大赛特等奖,能直接适配国产设备的工艺需求。
这种 “抱团取暖” 的架势,荷兰企业根本没见过 —— 他们还在靠单个公司垄断技术,中国已经靠生态作战补短板了。
就像之前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想卡功率芯片的脖子,结果发现安世 70% 的封装产能都在中国东莞,中方一句话禁运出口,特斯拉、苹果这些欧美客户立马坐不住了,反过来倒逼荷兰松口,这就是提前掌控产业链的底气。
从数据上看更明显,2024 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已经达到 460 亿美元,中国企业在里面的份额一年涨了 19%,爱集微的报告显示,国内封测行业总收入都突破 870 亿了,研发占比超过 7%,利扬芯片、晶方科技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更是超过 13%,比不少国际同行都舍得砸钱。
Yole 预测到 2030 年这个市场能冲到 800 亿美元,而中国早就提前布局了最火的 AI 芯片封装、HBM 存储封装这些赛道,长电科技的 AiP 封装技术都能搞定 5G 毫米波芯片,信号损耗比进口设备还低,哪还会被荷兰的禁运困住手脚。
说穿了,荷兰这次的禁运更像是 “马后炮”,以为能复制光刻机的管制效果,却没看清中国已经从 “被动接招” 变成了 “主动布局”。
以前可能还会担心设备断供,但现在华海清科的减薄机、盛美上海的电镀机已经能顶上来,长电、通富的产能还在扩张,整个生态链都跑起来了。
他们跟着美国搞管制,最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设备卖不出去,中国的封装产能反而越做越大,毕竟全球 70%的消费电子芯片都要在中国封装,真断供了,着急的恐怕不只是中国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