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条。。。。。。。
Q&A
Q: 目前DRAM的玩家格局及各厂商的市场占比情况如何?
A: DRAM市场主要由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主导,市场占比分别为41%、27%、26%左右,国内厂商长兴占比约6%。
Q: 目前存储行业的库存和稼动率情况如何?对价格有何影响?
A: 24年Q3左右存储行业库存量约4个月,24年以来库存逐步下降。当前DRAM稼动率约82%,处于正常供需关系下稼动率的下限,原厂通过调整稼动率推动价格提升。
Q: 存储行业的终端需求主要分为哪些领域?
A: 存储行业终端需求主要分为五块领域,分别是手机、PC、笔记本电脑、服务器。
Q: 三星、美光、海力士及长鑫、长存明年的扩产片数规划预期如何?
A: 明年存储厂商扩产规模分HBM、DRAM、NAND三类。HBM当前产能32.6万片,明年额外扩产15万片,总产能达47-48万片,价格稳中略降,主要因原厂通过控制稼动率平衡供需,终端客户接受高价格。DRAM与NAND明年扩产规模均约30万片,但需求端DRAM需增加45万片、NAND需增加50万片,存在供需缺口;叠加OpenAI、Oracle等企业向三星、海力士、美光预定产能囤货,进一步加剧供需紧张,预计明年Q3前DRAM与NAND价格将持续上涨。
Q: 后续跟踪哪些指标可提前判断DRAM或NAND的涨价动能?
A: 判断DRAM或NAND涨价动能需跟踪三大核心指标:一是稼动率,即主要原厂产能总数乘以稼动率;二是库存量,供需平衡时库存量通常为两个半月至3个月水平;三是需求,即终端对原厂晶圆片数的需求量。此外,CAPEX投资是关键辅助指标,其虽滞后于存储周期但趋势高度吻合,需关注投资与需求的匹配情况以判断价格趋势。
Q: 当前存储原厂稼动率约80%,库存处于较低水平,若四季度稼动率上升,整体价格涨幅或斜率是否会收窄?尽管市场预期涨价趋势至少持续至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是否存在稼动率提升后涨幅逐季度收窄的可能性?
A: 若原厂稼动率从80%提升至90%,按每月180万片产能计算,将增加约18万片/月产能。明年存储市场缺口约40-50万片,但同期产能扩张约30万片,可能对价格产生暂时冲击,导致涨幅从20%收窄至17%-18%。但因需求旺盛且客户开始备货,整体价格仍保持上升趋势,收窄幅度有限。
Q: 服务器近期是否出现架构变化?推理端占比提升后,推理型相对于训练型在NAND及ESSD领域是否存在新增增量需求?是否存在原由HBM承接的存储需求向NAND或DRAM转移的情况,导致NAND或DRAM结构性供不应求?
A: 训练端向推理端及端侧发展的趋势下,NAND与DRAM需求均有提升,但DRAM需求提升更显著。端侧产品主要依赖DRAM颗粒,以手机为例,DRAM容量预计从当前平均10GB增至14GB,增幅超40%,需晶圆需求额外增加40%以匹配增长。NAND需求受益于HDD市场变化:一是冷数据向温/热数据转化及多模态数据增加,推动ESSD用量攀升;二是希杰、西数等HDD原厂明年无大规模扩产计划,厂商转向SSD开发,进一步拉动NAND需求。整体呈现DRAM与NAND需求结构性提升的特征。
Q: 是否有跟踪相关溢价百分比?近期ESSD是否因溢价收窄导致出货量需求爆发并拉动上游晶圆产能?
A: 存在相关迹象。OpenAI、Oracle、AWS、Microsoft等企业已向三星、海力士、美光提出ESSD提升需求。ESSD与普通NAND Flash共线生产,通过分bin从晶圆中挑选高阶产品,当前单晶圆ESSD产出占比约20%-30%。以当前NAND产能约200万片计算,对应ESSD产能仅约60万片,产能不足促使终端客户预定产能。此外,HDD原厂不扩产进一步刺激ESSD需求爆发。
Q: 是否存在需求端传导导致价格先行的逻辑?
A: 存在该逻辑。ESSD生产依赖与普通NAND Flash同晶圆分bin提取高阶产品,单晶圆最高仅能提取20%-30%的ESSD产能。基于200万片NAND产能计算,ESSD可用产能约60万片,无法满足OpenAI、Oracle、AWS、Microsoft等终端客户向三星、海力士、美光预定的需求,叠加HDD原厂不扩展产能进一步刺激需求爆发,最终导致供给不匹配,形成价格先行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