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中美谈判有结果了 中美两国刚刚宣布将在2025年10月25日于吉隆坡进行第五轮经贸谈判,殊不知美国此前已针对中国造船、海事和物流行业推进新一轮301条款打压措施。 这措施可不是虚晃一枪。美国海关10月3日已经发了公告,10月14日起就正式收额外费用了。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每净吨收50美元;中国造的船更狠,按每净吨18美元和每个集装箱120美元算,哪个高按哪个收 。全球前十大航运公司明年估计得掏32亿美元,光中远海运一家就得扛15.3亿。 美方嘴上说要振兴本土造船业,这话没人信。中国造船业连续16年世界第一,2025年前三季度新接订单占全球67.3%,连航空母舰、大型邮轮这些"硬骨头"都造得出来 。美国民用造船成本是中韩的3到5倍,真要竞争根本没优势,说白了就是借"安全"的由头搞保护主义。 美方选吉隆坡谈判也藏着算计。这里是东盟轮值主席国,能避开中美主场的压力,又离特朗普要参加的APEC峰会近,谈完能马上汇报 。更巧的是,马来西亚是半导体封测重镇,正好戳中中美供应链博弈的痛点。前四轮都在欧洲谈,这次往亚洲挪,足见美方想尽快有结果。 要谈的事儿早摆上台面了。美方急着要中国买大豆,1到8月对华大豆出口跌了88%,农业州农户破产率涨了27%,选票压力快顶不住了 。还盯着稀土,中国精加工产能占全球90%以上,美方企业供应链早慌了。可他们一边要谈,一边又威胁11月加征关税,这种"边打边谈"的套路太老套。 中方早有准备。9月底刚修改了《国际海运条例》,明确说了谁搞歧视性措施就反制,能收特别费用,还能限制船舶进出港。稀土管制也没松口,这是实打实的筹码。毕竟美方的打压最终得自己买单,测算下来这港口费相当于加了4%关税,美国通胀压力只会更大,港口还可能堵成一锅粥 。 谈判大概率会先续上关税休战,毕竟谁都不想立刻撕破脸。但想让中方在造船、稀土这些核心领域让步,基本不可能。美国要是真懂道理,就该先停了那些单边措施——谈判桌上的诚意,从来不是靠威胁换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修改内容,来源为国务院公告,符合权威法律依据,无法律风险。 2. 伦理风险:未涉及任何个人隐私信息,仅提及公开数据与机构行为,无伦理风险。 3. 舆情风险:预判“中方是否会妥协”争议点,通过“中方有法律反制工具与产业优势”进行引导,避免极端情绪发酵。

行远
白癜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