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次谈判不同寻常,规则开始由中国制定,特朗普要学会适应。中美新一轮谈判在马来西亚举行,24日到27日持续三天,沿着过去会谈成果继续往前推进,不过这次谈判跟过去有些不同,规则开始由中国制定,特朗普不得不学会适应。 说白了,这次中美在马来西亚开谈,压根不是过去那种美国甩规则、中国跟着走的老路子了,中国终于拿起了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动权,特朗普就算再不服气,也得捏着鼻子适应,而且我敢打包票,这三天谈下来大概率还是白忙活! 为啥这么说呢?先看看这次谈判的时间地点,从24号到27号,表面看是沿着老成果往前推,实则早就换了江湖规矩,以前是美国掏出剧本让中国照着念,现在轮到中国拿笔写大纲,特朗普就算心里骂骂咧咧,也得坐下来听着。 更关键的是,这三天大概率是磨嘴皮子一场空,不是咱不盼着谈成,是两边的路子早就对不上了。 规则这东西从来不是靠嘴喊来的,得有实打实的家伙事儿撑着,以前美国能甩规则,是因为手里握着产业链顶端、技术卡脖子的本事,现在中国敢定规矩,靠的是实打实的产业硬实力。 就说新能源汽车这一块,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卖了1700多万辆,中国一家就占了70.4%的份额,四季度更是冲到75%,比亚迪、吉利这些牌子在欧洲、东南亚的店里排队,美国本土的车企都得反过来求着中国企业共享电池技术。 这种情况下谈汽车贸易,还想按以前美国定的“排量标准”来?肯定得按中国擅长的“电动化规则”走,特朗普再不适应也没辙,总不能让美国车企都关门吧。 再看技术领域,以前美国总拿专利和技术转让说事儿,动不动就扣“强制转让”的帽子,现在中国在5G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42%,5G-A、6G研发都在第一阵营,光5G行业虚拟专网就部署了6.4万个,工业网关、路由器超百款,美国想再靠技术封锁拿捏中国根本不现实。 反而中国去年一年市场监管部门就查处了近67.5万件知识产权案件,其中商标侵权、假冒专利案件4.39万件,海关还扣留了4.16万批侵权嫌疑货物,光凭这些数据,中国在知识产权谈判桌上就有了定规矩的底气,不再是以前只能被动辩解的角色。 更关键的是区域合作的话语权,美国以前搞TPP想绕开中国制定贸易规则,结果中国牵头搞的RCEP覆盖15国,占全球30%的人口和近30%的贸易额,现在连美国的盟友都在RCEP里赚得盆满钵满。 这次谈判地点选在马来西亚,本身就是RCEP成员国的地盘,周围一圈国家都在用中国主导的区域贸易规则,美国想在这里还摆“老大”架子,根本没人买账。 就像农产品贸易,以前美国总逼中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现在中国不仅自己的粮食产量足够,还能通过RCEP从东南亚进口更优质的大米、水果,美国去年对华农产品出口还得靠中国解禁牛肉、乳制品才勉强维持,想再用农产品卡中国脖子,规则早变成中国定的“检疫标准”了,不符合就别想进中国市场。 特朗普之所以不适应,是因为他还活在过去的思维里,总觉得靠施压就能让中国让步。 当年他搞贸易战加关税,中国确实被动过,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光伏产业就算今年多晶硅产量预计134万吨,同比减少27.3%,全球产能占比依然超过70%,美国的太阳能电站还得靠中国的组件才能建成。 去年美国想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口,结果自己国内电站建设成本涨了3倍,最后还是得放宽限制。这种实力反转下,特朗普再想拿加关税当筹码,中国反手就能限制稀土出口,美国的芯片、新能源产业马上就得停摆,规则主动权早就换了主人。 之所以说这三天大概率白忙活,是因为美国还想按老套路提要求,而中国已经按新规则划了红线。美国可能还会提“减少贸易逆差”“放开科技投资”,但中国肯定会要求美国取消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停止打压华为等企业,这恰恰是美国不愿让步的。 就像以前谈市场准入,美国总逼中国开放金融领域,现在中国主动扩大外资准入,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但前提是美国得对等开放,不能光让中国开门,自己却把中国企业挡在门外。 这种规则对等的要求,特朗普根本接受不了,他习惯了只占便宜不吃亏,自然谈不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