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缺芯,缺芯。 但有件事,比缺芯还让人窒息。 就是芯片的“显影液”,光刻胶。没它,再牛的光刻机也是一堆废铁。 这玩意儿,90%攥在日本和美国人手里。 你想买?行啊,一升卖你几千块,比油贵几十倍,还说涨价就涨价,爱买不买。高端的?对不起,人家只卖给“自己人”。 那咱自己造呗? 一上手就懵了。配方比老中医的方子还玄乎,十几种料,比例差一丝一毫,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坨废品。人家几十年的专利网,把所有路都给你堵死了,你想绕过去?门儿都没有。 更绝的是工艺。 要求有多干净呢?百亿分之一的杂质都不能有。啥概念?我们这边设备一开机,进去的灰尘都比这多。造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法用在高端芯片上。 有人说那就山寨啊,我们不是最会这个吗? 问题是,这玩意儿你连山寨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你想分析它的成分,对不起,分析用的顶级仪器,还是人家美国日本造的。你连抄作业,都找不到一本清晰的答案。 这还不是孤例。 火箭和防弹衣用的那个“对位芳纶”,以前也是一样。人家一个聚合反应,摸索了三十年。我们东华大学的团队,硬是拿命去填,试了五年才搞定一个环节。一个3毫米的纺丝距离,工程师手动调了上千次。 这就是最让人后背发凉的地方。 它不是一个点的封锁,是一整个产业链的绞杀。 从最上游的原料,到生产设备,再到检测仪器,甚至连培养一个能上手的人,都需要十年。 他们早就玩透了:先用中低端产品把你“喂饱”,让你觉得“造不如买”,等你彻底依赖了,人家一关阀门,一涨价,你就得跪着。 这仗难打。 它不像原子弹,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你不知道从哪儿撕开。 但你说中国人怕过这个吗? 越是这种把你按在地上摩擦的局,我们骨子里那股劲儿,才越能被激发出来。



MX至尊森哥
来一次工业大摸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