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 德媒的观察挺有意思,它还觉得中国一改之前的沉着,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其实中国是早有准备的坚定回应,那些被解读为“要赢”的姿态,藏着的是不被牵着鼻子走的底气。 先说说美国这波所谓的“迅猛反击”,从九月中旬的会谈结束后,二十多天里就密集出台了二十项打压措施,把贸易战的矛头指向了更多领域。 最狠的是搞出个“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不光制裁被列入清单的中国企业,连这些企业持股过半的子公司都要追加制裁,等于一下子把数千家企业拖进了限制范围。 紧接着十月十四号又落地了造船业的限制措施,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摆明了要搅乱中美间的海运贸易。 更夸张的是,特朗普还放话要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一副不破不立的架势。 但这些招数,中国其实早有预判,毕竟美国靠单边制裁施压不是第一次了,从之前的半导体管制到现在的全方位打压,套路早就摸清了。 就拿稀土管制来说,中国十月九号出台措施,对相关物项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这被美方炒作成“对抗世界”的理由。 可实际上,这步棋早有铺垫,稀土有军民两用属性,之前就有境外势力把中国的稀土加工后用于军事领域,威胁到安全,管制只是依法完善出口体系。 而且措施里留足了余地,民用的合规申请能批,人道主义用途还能豁免,设置了过渡期不说,审核流程也在优化,根本不是要搞断供。 中国的反制更是精准对位,没一点慌乱,美国对中国船舶收额外费用,中国当天就宣布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时间点卡得刚好,力度也对等。 这种同步反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案,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早就对美方可能的动作做了评估,政策储备一直都在。 那些被德媒看作“宁死也要赢”的表现,其实是不纵容单边主义的底线,要是一味退让,只会让美方得寸进尺,之前半导体领域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 其实中国根本不想让贸易战失控,所谓的“要赢”不是赢一场没有赢家的对抗,而是赢回公平的贸易环境,赢回被破坏的产业链稳定。 反观美国,一边喊着谈,一边抡着制裁大棒,才是真的在把局势往失控推。 这种分寸感也体现在对企业的保护上,面对美方的穿透性制裁,国内早就开始帮企业拆解风险,引导供应链多元化,不是硬扛着让企业自生自灭。 之前半导体被卡脖子后,国内就加大了研发投入,现在在稀土加工、造船等领域,也早有替代方案的布局,这些准备工作,都让中国在应对时不用慌不择路。 美国的迅猛反击早有预兆,中国的坚定回应更是胸有成竹,这场博弈里,中国要的从来不是“赢”的虚名,而是在多边规则下公平合作的权利。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基本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