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刘裕用了三年时间搜查司马氏皇族族谱,动手诛杀时,不管抵抗投降,不管男女老少,杀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因此只能说,如果司马懿还有后人的话,肯定没有直系的了。 公元 423 年,江南某县的户籍房里,官差们对着一本封皮磨损的册子,正逐一核对名册上的 “司马” 姓族人。 册子上每个名字旁都标注着辈分,凡写着 “司马懿直系” 的,不管是白发老者还是襁褓婴儿,都被画上红圈。 这是刘裕下令搜捕的最后一批目标,三年下来,司马懿的直系后人已所剩无几。 最先被红圈标记的,是东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 他禅位给刘裕后,虽被封零陵王,却像囚犯一样被看管。 先是刚出生的皇子被秘密抱走处死,断了香火。 接着刘裕派张伟送毒酒,张伟看着昔日天子,实在下不去手,竟自己饮下毒酒身亡。 可刘裕没打算收手,又让亲信以 “送冬衣” 为由进府,用棉被闷死了司马德文,对外只说 “暴病而亡”。 刘裕为何非要对司马氏直系赶尽杀绝? 这得从他的出身说起。 他不是世家子弟,小时候穷得靠砍柴、卖草鞋糊口,后来投军加入北府军,从最底层的小兵靠战功往上爬。 义熙元年,他平定孙恩起义,收复会稽;义熙五年,桓玄篡位,他带兵杀回建康,斩了桓玄。 义熙九年,北伐南燕,活捉慕容超后斩首;义熙十年,又攻破后秦,俘虏姚泓。 实打实的军功让他掌权,可那些门阀大族仍认司马家为 “正统”。 之前桓玄就是教训。 桓玄夺了权却没除尽司马氏,结果刘裕打着 “恢复晋朝” 的旗号起兵,没费多大劲就把他推翻了。 刘裕年纪大了,继承人还小,绝不愿重蹈覆辙。 而且司马家在江南掌权一百多年,子孙散得到处都是,有当官的、有隐居的,不拿着皇族族谱一条一条对,根本找不全。 有个地方官为了邀功,把辖区里所有姓司马的都抓了,最后查族谱才发现,大多是旁支,只能放了一部分。 可司马家会落到这步田地,早有征兆,在公元 249 年,司马懿就在洛阳城外的洛水边上,做过一件坏规矩的事。 他穿着重孝对曹爽的使者发誓,说只要曹爽交兵权,就保他全家平安。 结果曹爽信了,回洛阳后就被抓了,三族七千多人全被杀了,连已经出嫁的女儿都没放过。 司马懿这一手背信弃义,把朝堂上的诚信全毁了,后来的权臣都学着他说话不算数。 后来司马炎建了西晋,又犯了两个大错。 一是立智商低下的司马衷当太子,这人连 “老百姓没饭吃为啥不喝肉粥” 都问得出来,根本没法治国。 二是封了二十七个同姓诸侯王,还给他们兵权和封地,完全忘了刘邦当年分封引发七国之乱的教训。 司马炎一死,这些诸侯王就开始互相打,八王之乱打了十六年,为了赢,还把匈奴、鲜卑等外族军队拉进来帮忙,直接导致五胡乱华,西晋也跟着亡了。 司马家的人逃到南方建了东晋,可早就没了实权。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这些大家族把持着朝堂,晋元帝司马睿登基时,要拉着王导一起坐龙椅;晋安帝更是被权臣像玩具一样,废了又立。 寒门子弟想当官,连门都没有,社会矛盾越来越深,这才给了刘裕机会。 有的把 “司马” 改成 “马”,有的在 “司” 字上加一笔成 “冯”,有的干脆把族谱烧了,还有人赶紧跟司马家的女儿离婚,带着家人躲进山里。 这场灭门也改了南朝的规矩,门阀垄断官场的局面松了,寒门子弟有了机会。 可也开了坏头,后来宋、齐、梁、陈更替,前朝皇室都被赶尽杀绝,禅让成了杀人的由头。 司马家从司马懿背信弃义,到司马炎犯傻,再到东晋沦为傀儡,一步步把自己的根基挖空了。 说到底,不管是谁,做事都得有底线,破坏了规则,早晚要还的。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