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表示:过去是我们控制全球,我们对中国实施制裁,现在倒过来

地缘历史 2025-10-27 16:22:41

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表示:过去是我们控制全球,我们对中国实施制裁,现在倒过来中国来制裁美国了! 而且,中国的“稀土”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美国的汽车、高科技和国防都会直接受影响,我们必须打破中国的垄断。   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的一番话,在华盛顿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他直言:“过去是我们控制全球,现在是中国在制裁我们!”   2025年10月,中国对全球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再是抽象的战略优势,而是变成了西方国家头上的紧箍咒,尤其是对美国而言,这种依赖已经近乎生死攸关。   从今年4月开始,中国对稀土磁铁实施许可证制度,表面上看只是“加强管理”,但其背后的威慑效果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   尤其是对镝、铽这些军工和高科技领域核心元素的出口管控,几乎掐住了美国产业链的脖子。   到了5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磁体骤降90%,整个高科技制造链瞬间告急。   氧化镝从每公斤850美元飙升至3000美元,已经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伯古姆的发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出的。他不是外交官,而是负责国内事务的部长,按理说与稀土无关。   但是如今,美国的内政已经无法与中国的“外部策略”切割开来。   因为稀土不仅影响军工武器,更关系到汽车制造、半导体生产、甚至普通家电的运作。美国的内政系统,正在为中国的稀土管制埋单。   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出想象。美国92%的稀土依赖进口,而其中85%直接来自中国。   钇和钪的进口依赖度更是百分之百,全靠中国加工的精矿。这意味着,一旦中方全面断供,美国的稀土产业几乎寸步难行。   更可怕的是,美国虽然拥有自己的矿山,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连最基本的分离和提纯都做不到。   所有矿石还得运回中国加工,这场“出口—回收—再出口”的循环,才是美国真正的软肋。   2025年4月,中国对军事用途的稀土出口直接说“不”,美国军方立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F-35战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才能装配完成,尤其是用于雷达系统和发动机的镝和铽,一旦断供,多达一半的F-35在未来一年内将无法出动。   洛克希德·马丁已经悄悄停掉部分生产线,库存见底。   五角大楼的评估更是赤裸裸:稀土断供,将引发系统性装备缺口,战斧导弹的单价将从1300万美元飙升到3500万美元。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在逼迫美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中国不再是那个只靠低端制造生存的发展中国家,而是牢牢掌握核心资源与高端技术的全球关键节点。   中国的“串级萃取法”已经可以实现99.9999%的分离纯度,而美国至今只能做到99.9%。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零点几的差距,但在军工和航天领域,这种差距意味着“能不能用”。   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美国仅有的稀土分离工程师只有23人,平均年龄52岁。而中国包头稀土研究院,每年培养5000名专业人才。   美国曾经以为,只要掌握全球金融和科技标准,就能永远主导世界。而中国却在默默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如今把整个西方拉入“稀土依赖”的陷阱里。   10月,中国商务部宣布进一步升级出口管制,首次将“含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纳入限制范围,包括多种永磁体、合金及其相关下游技术。   这一举动,等于告诉世界:中国不只是资源大国,更是规则制定者。   中国还通过《出口管制法》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国家安全和防扩散,绕开了WTO的既有规则,打得美国措手不及。   美方当然没有坐以待毙。本月初,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签署了85亿美元的稀土协议,试图在澳建加工厂,希望借此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但这场豪赌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只占全球3%~4%,且90%的精炼还要靠中国。   所谓的“无酸萃取技术”更是停留在纸面,真正投产至少要等到2028年。这场“救命协议”,很可能还没落地就被现实击穿。   更糟糕的是,美国本土的突围尝试几乎全部陷入困境。   MP Materials虽然在国内建厂,但只能处理轻稀土,军事所需的中重稀土根本无能为力。   Ucore公司所谓的技术突破,不过是实验室里几克样品的胜利,一旦走向工业化,成本是中国的数倍。   美国国防部虽然注资了4亿美元,但其目标产能还不到中国2018年的1%。面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垄断体系,这些努力显得力不从心。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