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4年,诗人骆宾王跟着徐敬业起兵造反,还写了篇骂武则天的文章,号召天下人一

海冬谈文 2025-10-27 21:33:17

公元684年,诗人骆宾王跟着徐敬业起兵造反,还写了篇骂武则天的文章,号召天下人一起反对她。 这篇骂人的文章传到了皇宫里,武则天让人念给她听。 一开始,听到文章里骂她“心狠手辣”、“不是好人”之类的话,武则天还笑了,根本没当回事,觉得这文章写得也就那样。 但是,当念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两句时,情况突然变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帝(唐高宗)坟上的新土还没干呢,他托付给你的年幼儿子(指唐中宗李显),如今又在哪里、依靠谁呢?” 这句话写得非常有水平,情感冲击力极强。武则天一听,当场就激动地站了起来! 她不是生气,而是感到无比惋惜和震惊,对着满朝大臣说: “这人是天才啊!朝廷居然让这样有才华的人流落在外,找不到工作,甚至跑去造反?这是宰相的失职啊!” 为什么武则天会这个反应? 武则天自己就是个很有文化和政治头脑的人,她一眼就看出骆宾王是个人才,文章能写到人心坎里。在她看来,这样的人才应该被国家发现并重用,为自己效力,而不是被逼到对立面,成为敌人。她这句话也是在敲打当时的宰相们:你们看看,因为你们工作没做到位,没能把人才都笼络过来,现在好了,人才跑去造反了,还得我亲自来处理! 虽然武则天非常欣赏骆宾王的文采,但造反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徐敬业的叛乱很快就被她派兵镇压下去了。 而骆宾王的下落,也成了历史谜团,有人说他战死了,也有人说他侥幸逃脱、出家当了和尚。 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武则天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非常重视人才。她当政时期,也确实推行了很多打破门第观念、广泛选拔人才的政策(比如大力发展科举制),做到了她所说的“不让人才被埋没”。

0 阅读:0
海冬谈文

海冬谈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