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一名美女将自己麻醉后任由人们主宰自己的身体,有人搂着她亲吻,有人用利

尔说娱乐 2025-10-28 01:11:14

1974年,一名美女将自己麻醉后任由人们主宰自己的身体,有人搂着她亲吻,有人用利器将她割得遍体鳞伤,甚至有人拿起了手枪对准了她…… 主要信源:(北青网——为了验证人性的善恶,她把自己麻醉6小时任人摆布) 1974年春天,那不勒斯一间废弃的画廊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积尘的玻璃窗,在斑驳的地板上投下模糊的光斑。 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和旧木料的气味。 28岁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棉布裙,平静地坐在房间中央的木质椅子上。 她的面前摆放着一张长条桌,上面整齐排列着72件物品,从玫瑰、羽毛到匕首、铁锤,甚至还有一把闪着冷光的左轮手枪。 观众陆续入场,他们穿着考究,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扫过桌上那些令人不安的物品。 玛丽娜的助手给每位观众分发了一份声明书,上面明确写着: "在接下来的六小时内,艺术家将放弃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 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有人则显得跃跃欲试。 最初的一个小时,气氛还算温和。 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小心翼翼地用口红在玛丽娜脸上画了一个爱心; 一个年轻男子将一朵红玫瑰别在她的衣领上。 玛丽娜的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一尊没有灵魂的雕塑。 这种绝对的被动开始让某些人感到不安,也激起了另一些人的好奇心。 当第三个观众拿起剪刀,开始剪开玛丽娜的裙摆时,场内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布料撕裂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随着裸露的皮肤越来越多,观众的行为开始变得大胆起来。 有人用马克笔在她身上涂鸦,有人用图钉刺破她的皮肤。 鲜血顺着她的手臂缓缓流下,在白色裙子上晕开点点猩红。 最令人窒息的一幕发生在表演进行到第四小时。 一个穿着皮夹克的男子拿起了那把手枪,他将冰冷的枪口抵在玛丽娜的太阳穴上。 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 就在他的手指即将扣动扳机的瞬间,两名工作人员迅速上前制止。 这时人们才惊觉,在"艺术"的幌子下,他们险些成为谋杀案的共犯。 当六小时的时限终于到来,玛丽娜缓缓抬起低垂的眼睑,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那些曾经肆意妄为的观众此刻却不敢与她对视,纷纷仓皇离去。 空荡荡的画廊里,只剩下满身伤痕的艺术家和散落一地的"工具"。 这场名为《韵律0》的表演成为行为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它不仅考验了艺术家的勇气,更像一场社会实验,揭示了在失去约束的环境下,人性中潜藏的暴力倾向。 玛丽娜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那六个小时让我明白,文明不过是层薄薄的面纱。"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表演并非孤立事件。 早在1973年,玛丽娜就在贝尔格莱德完成过《节奏5》,她躺在燃烧的五角星中央直至缺氧昏迷。 1974年的《节奏2》中,她服用肌肉松弛剂和兴奋剂,观察药物对身体的交替影响。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她对身体极限和观众互动的探索。 与《韵律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80年她与乌雷合作的《潜能》。 在那次表演中,两人各执弓的一端,毒箭直指玛丽娜的心脏。 这种建立在绝对信任基础上的危险,与《韵律0》中失控的集体暴力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玛丽娜的创作生涯始终围绕着身体、痛苦和信任这些主题。 她出生于南斯拉夫一个军人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 这种成长经历或许解释了她对身体极限的执着探索。 在后来的访谈中,她坦言《韵律0》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但也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 这场表演引发的伦理争议至今未息。 艺术评论家们仍在争论:当艺术以生命为赌注时,其价值究竟何在? 也许正如玛丽娜所说: "艺术不是装饰生活,而是揭示真相。" 而《韵律0》所揭示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直视的真相。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32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