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能得天下,全靠丰臣秀吉第一次征朝出兵15万被明军宰了5.3万人。第2次出

浅笑对风吟 2025-10-28 11:01:02

德川家康能得天下,全靠丰臣秀吉第一次征朝出兵15万被明军宰了5.3万人。第2次出兵16万又被宰了4万余人,征朝失败后剩余也就12万人左右。而德川家康嫡系3.5万人窝在本土没动,等丰臣秀吉死后,在两年后的关原之战,参战双方东西两军加起来兵力17万人中,德川家康嫡系3.5万人反而是各大名中兵力最雄厚的,而长达6小时的关原之战伤亡加起来也就1万余人。 主要信源:(界面新闻——德川家康凭什么统一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时代的尾声,一场跨越海洋的战争悄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1592年春天的濑户内海,上千艘战船载着丰臣秀吉的野心驶向朝鲜半岛。 盔甲鲜明的武士们站立船头,殊不知这场远征将成为德川家康崛起的重要转折点。 在名护屋城的大本营,丰臣秀吉凝视着巨幅地图,手指划过对马海峡。 他调集了十五万大军,其中包括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一军团和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 这些部队多是丰臣政权的嫡系力量,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远在关东的江户城内,德川家康却以年事已高为由,仅派出少量象征性部队参战。 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 但随着明军介入,战局急转直下。 平壤城外的雪地里,明军火炮轰鸣,日军伤亡惨重。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在碧蹄馆战役中,明军李如松部重创立花宗茂的部队,战场上尸横遍野。 这些损失的报告传回日本时,德川家康正在江户城西的庭院里悠闲地赏樱。 更为惨烈的第二次战役在1597年展开。 丰臣秀吉不顾财政窘迫,再次派出十四万大军。 这次远征以露梁海战告终,日军舰队在明朝水师的火攻下几乎全军覆没。 战后清点人数时,出征的部队只剩不足十二万人返回日本。 而在关东平原,德川家康的三万五千精锐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战马嘶鸣,铁炮齐射,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转机出现在1598年秋天。 当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危时,德川家康正在骏府城接见各地使者。 秀吉临终前将幼子秀赖托付给五大老,但德川家康早已通过联姻等方式,与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武将建立了密切关系。 在秀吉去世后的权力真空中,德川家康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 关原之战的前夜,德川家康在赤坂一带布阵。 1600年9月15日清晨,浓雾笼罩着关原盆地。 战斗打响后,西军石田三成占据有利地形,一度压制东军。 但在正午时分,小早川秀秋的部队突然倒戈,这个决定性的瞬间被后世称为"关原的逆袭"。 战后统计显示,东西两军十七万参战兵力中,伤亡仅万余人,而德川家的核心力量几乎完好无损。 得胜后的德川家康立即展开政治清算。 他改易了九十三个敌对大名,没收了相当于全国四分之一的领地。 在处置丰臣家族时,他采取逐步削弱的策略。 1614年的大阪冬之阵中,德川军以修缮寺庙为名,强行填平了大阪城的护城河。 次年夏季的总攻,最终导致丰臣家族彻底灭亡。 江户幕府建立后,德川家康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政策。 参勤交代制度要求大名每隔一年必须到江户居住,他们的妻儿则长期留在江户作为人质。 这种巧妙的设计既消耗了大名的财力,又确保了他们的忠诚。 在关东平原,新开发的稻田连绵不绝,为幕府提供了稳定的财政基础。 德川家康的统治智慧体现在他对细节的把握上。 他经常亲自检查米仓,过问农事。 在晚年,他总结出"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秘诀"的统治哲学,通过严格控制赋税,既保证百姓基本生存,又防止他们积累反抗的资本。 这种统治术使江户幕府维持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稳定。 1616年春天,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继承人要"视不自由为常事",这句遗言道出了他一生的处世哲学。 在他去世后,德川幕府继续统治日本,直到19世纪中叶的明治维新。 从历史的长远视角看,德川家康的成功不仅源于丰臣秀吉的军事失误,更在于他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 他像一位耐心的棋手,在战国乱世中等待时机,最终实现了日本的统一与和平。 这段历史启示我们,真正的胜利往往属于那些懂得忍耐和把握时机的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677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18

用户14xxx18

4
2025-10-29 01:52

明朝真不该出兵朝鲜,白白消耗了大量钱粮还使得辽东明军实力大损,让满清捡了便宜。

用户13xxx39

用户13xxx39

1
2025-10-28 20:54

跟司马懿好象啊。

司徒有虚名

司徒有虚名

1
2025-10-28 22:01

苟着的智慧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