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势已经反转,不再是美国利用台湾牵制中国了,反而是中国通过台湾省来削弱美国影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8 16:58:47

如今局势已经反转,不再是美国利用台湾牵制中国了,反而是中国通过台湾省来削弱美国影响力,中国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围点打援,温水煮青蛙,让对方难受但又无可奈何!   先说说“围点”这事儿。现在解放军绕着台湾飞已经是家常便饭,2020年那会儿还没这么频繁,全年仅381架次军机在台海空域活动,现在频次翻了三倍还多。   2022年就达到3445架次,日均9架,密度最大的8月更是有855架次,单日最高71架次军机抵近演练,其中47架次直接突破所谓“海峡中线”,最远飞到桃园岸外24海里处,台媒测算3分钟就能抵达台北上空。   航母编队也常穿过巴士海峡,往关岛方向走一圈再回来,去年10月美加军舰过航台湾海峡时,东部战区直接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依法处置的动作干净利落。   这不是要立马怎么样,就是让美国知道:台湾周边的控制权,现在在咱们手里。   这种常态化存在已经形成实质威慑,就像给台湾周边装了可控的“闸门”,想开想关全看我们的节奏,美国第七舰队再想随意介入,就得先掂量掂量被全程监控的滋味。   “打援”的巧劲更藏在细节里。美国想靠印太战略撑场面,就得不断砸钱维持存在感,2024财年印太司令部一张口就要153亿美元预算,比上一年提出的需求翻了两倍多,还不算单独列支的91亿美元“太平洋威慑倡议”资金。   这些钱要花在关岛防御、卫星监控、导弹采购上,光是陆基“宙斯盾”系统和“下一代过顶持久红外”卫星网就得投进去几十亿,可即便如此,解放军的军演还是能精准展示封锁能力。   此前模拟封锁台岛时,导弹直接落进周边水域,轰炸机编队横穿海峡,而美日澳除了口头抗议,连实质性军事回应都没有。   这种“花钱买安心却越买越慌”的循环,正在一点点掏空美国的战略资源,毕竟军费再高也填不满持续消耗的黑洞。   经济上的牵制更是让美国有劲难使。台湾对大陆的依赖度早成了公开的软肋,2024年对大陆和香港出口占比31.7%,贸易顺差达699.96亿美元,要知道台湾全年总顺差才806.08亿美元,等于大陆市场撑起了近八成顺差。   美国想拉台湾搞“脱钩断链”,可台积电的芯片、台企的电子元件,最终还是要靠大陆市场消化,真切断了贸易通道,先扛不住的是台湾经济,继而影响美国在亚太的供应链布局。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依赖形成的“经济锚点”,让美国的盟友们也不敢真跟着起哄——谁都不想因为台湾问题丢了大陆市场,印太战略里的“联盟朋友圈”,早就被实际利益拆得七零八落。   国际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也悄悄换了边。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早把“一个中国”的底色钉死,76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摆在那,美国近年想在联合国框架内搞涉台小动作,连表决环节都进不去就成了废案。   民间认知的变化更具杀伤力,台湾旅美学者的调查显示,仅14.3%的美国菁英相信会派兵“保台”,岛内民调更直白,57.2%的民众不相信美国会出兵,这个数字创了历史新高,而相信的人只剩29.8%。   当“美国协防”成了连台湾人自己都不信的谎言,美国想靠“台湾牌”塑造的威慑力,自然成了一戳就破的泡影。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节奏,最妙的地方在于让美国陷入“做与不做都难受”的困境。   出手干预吧,要砸更多军费、冒更大冲突风险,国内民众和盟友都不买账;撒手不管吧,印太战略的脸面全丢,盟友会彻底看清美国的“不可靠”。   解放军的军机还在常态化巡航,美国的预算缺口还在扩大,台湾的经济依赖还在加深,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美国的影响力就在一次次“无可奈何”中慢慢流失。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