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出全球通缉令,逮捕中国芯片科学家陈正坤,现在怎么样了? 美国是真的玩大了,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8 18:53:01

美国发出全球通缉令,逮捕中国芯片科学家陈正坤,现在怎么样了? 美国是真的玩大了,一个芯片科学家,被盯上了,全球通缉令发了五年,到今天还没收回。到底怕他什么?躲了这么久,他到底怎么样了? 陈正坤不是凭空被盯上的。他早年在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工作过,后来辞职回了台湾,先在联电当副总,2017年又去了福建晋华当总经理。 他手里攥着的是DRAM芯片的核心技术,这玩意儿可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一环,能直接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的格局。 美国那边之所以急眼,就是因为他带着团队帮福建晋华快速建起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还实现了大规模量产,硬生生在被美光等企业垄断的市场里撕开了口子。 2018年的时候,美国司法部就借着“中国行动计划”的由头,以经济间谍罪起诉了陈正坤和另外两个前美光同事,指控他们盗取美光的DRAM技术机密。 那时候案子进展挺慢,传讯一次次推迟,谁都没料到后续会升级。直到2020年6月,旧金山联邦法院突然来了个急刹车,一场三分钟的听证会就敲定了逮捕令,把三人直接列进了全球通缉名单。 据当时彭博社的报道,检察官提前就知道他们不会露面,这波操作更像是故意放出的施压信号。 有意思的是,这案子打一开始就透着政治味儿。法律专家早说了,中国大陆和台湾都跟美国没有引渡条约,陈正坤他们根本不可能主动送上门去出庭。美国前检察官倒是提过,可能会用交换条件逼台湾引渡,但这招显然没管用。 更讽刺的是,台湾法院后来倒是判了另外两个涉案人四年半到六年半的刑期,还罚了联电一个亿新台币,可作为核心人物的陈正坤,却从此没了公开行踪。 联电那边的回应也很耐人寻味,只说不便替离职人员评论,案子还会上诉,字里行间都是避嫌的意思。业界后来只能靠零星消息猜测,有人说他还在芯片圈低调做事,也有人说他早就换了身份隐于幕后。 但有一点很明确,美国的通缉令压根没起到实际作用,陈正坤不仅没被抓到,他当年打下的基础还在发力——福建晋华如今已经成了全球半导体行业里绕不开的重要角色,国产芯片的自主化进程也因此快了一大步。 美国这五年其实挺尴尬的。通缉令发出去容易,收回来难,毕竟一旦撤了就等于承认这步棋走臭了。他们真正怕的不是陈正坤个人,而是他代表的那种技术突破能力——中国科学家能带着团队打破垄断,能在封锁中建起产业链,这才是戳中美国科技霸权痛点的关键。 当年华为缺适配5G的芯片时,正是陈正坤这类人的研发成果提供了新思路,这种“卡脖子”领域的突破,比任何武器都让美国忌惮。 更关键的是,国家层面的支持给了陈正坤最硬的底气。美国想靠通缉令吓退中国芯片研究者,却没料到这种打压反而让整个行业更抱团。 这五年里,国产DRAM芯片的技术不断迭代,产能也稳步提升,陈正坤当年埋下的种子,现在已经长成了大树。 虽然他本人很少再出现在公开报道里,但业内都清楚,这种能在重压下啃下硬骨头的科学家,早就在行业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到现在,美国的通缉令还挂在那儿,成了个尴尬的摆设。他们既没能抓到人,也没能阻止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反而暴露了自己对技术竞争的焦虑。陈正坤的去向或许还是个谜,但有一点不用猜——他肯定没停下手里的活儿。 毕竟对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打破封锁、搞出自己的技术,比什么都重要。美国折腾了五年,最后只证明了一件事:靠通缉令挡不住技术突破的脚步,更留不住想为自己国家做事的人才。

0 阅读:72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