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美国欠中国的钱还不上,中国居然把“欠条”转手卖给另一个也欠美国钱的国家,对方拿人民币买下,直接拿去抵债。 大家常说的美国欠中国的钱,其实就是中国手里持有的美国国债,相当于美国政府开的 “欠条”,到期要连本带利还给中国。这些年中国一直持有大量美债,最多的时候超过 1.3 万亿美元,不过最近几年一直在慢慢减少,到 2025 年 7 月已经降到 7307 亿美元,是 2009 年以来最少的,光是 2025 年 7 月就卖了 257 亿美元的量。 有人问美国是不是真的还不上钱,从数据看美国债务已经突破 34 万亿美元,比它全年的经济总量还高,每天光还利息就要 33 亿美元,确实压力很大,连美国自己都警告说可能会违约。 中国正是看到这种风险,才开始慢慢把手里的 “欠条” 转出去,不是一下子抛售,而是有计划地调整。 这种转手不是随便卖给谁,主要是卖给那些本身也欠美国钱的国家,比如沙特、阿根廷这些。就拿沙特来说,它既欠着美国的债务,手里又有不少人民币 —— 因为现在沙特卖石油给中国,不少交易已经能用人民币结算了。中国把手里的美债卖给沙特,沙特不用拿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就能买。 买完之后,沙特就可以拿着这些美债去抵自己欠美国的钱,美国那边是认的,因为美债本身就是美国政府的债务凭证,不管谁拿着,美国都得认账。 阿根廷的情况更典型,它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实背后主要是美国的钱)一大笔美元债,到期根本拿不出足够的美元。 这时候中国和阿根廷签了 1300 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阿根廷拿到人民币后,直接就用这笔钱偿还了 34 亿美元的到期债务。虽然不是直接买美债抵债,但本质是一样的:用人民币解决了欠美国的美元债问题,中国也通过这种方式调整了资产结构。 还有肯尼亚,之前欠的美元贷款压力大,后来和中国商量,把一部分美元债改成了人民币债,每年光利息就能省下 2.15 亿美元。 现在埃塞俄比亚也在和中国谈,打算把 53.8 亿美元债务里的一部分转成人民币计价。这些国家愿意这么做,一是因为人民币贷款利率比美元低,能减轻负担;二是它们和中国贸易多,卖资源、农产品给中国能收到人民币,直接用人民币还债不用再换美元,少了汇率损失。 可能有人会问,美债不是用美元计价的吗,怎么能用人民币买?这其实是这些年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现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经覆盖 107 个国家,很多国家和中国做生意都能用人民币结算,手里有了人民币储备,买中国手里的美债自然就可以用人民币支付。而且这种交易都是双方自愿的市场行为,中国愿意卖,对方愿意买,美国也说不出什么。 对中国来说,这么做有不少好处。过去手里堆了太多美元和美债,想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人家不让买,投资又受限制,美元还老贬值,资产一直在缩水。 现在把美债转出去,换成人民币,既降低了美国赖账的风险,又让更多国家愿意用人民币,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已经从 1.5% 涨到了 3.2%。 同时,中国还能通过这种方式和这些国家加深贸易联系,比如用换来的机会买阿根廷的大豆、巴西的矿产,一举多得。 这种操作不是突然出现的,是慢慢推进的。中国减持美债已经持续好几年,2022 年到 2024 年累计减了 2800 多亿美元,同时还在不停买黄金,都是为了让资产更安全。那些欠美国钱的国家也愿意配合,因为它们被美元债压得喘不过气,人民币给了它们另一条出路。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要一下子颠覆美元的地位,只是国际金融格局在慢慢变化。美元现在还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不用美元,用人民币一样能做买卖、还债务。中国的这些操作,本质上是把手里的资产变灵活了,同时帮其他国家解决了实际困难,大家互相帮衬,慢慢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国家跟着学,比如金砖国家成立了新开发银行,做项目都不用非要美元结算。 这种变化不是靠强制,而是因为这样做对大家都有利:中国的资产更安全了,其他国家减轻了债务压力,还能省不少利息。 美国虽然看着着急,但这都是市场规律,毕竟谁都不想被一种货币捆死,谁的方式更实惠,大家就愿意用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