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一女子欠一大爷40多万元10年都没有还,大爷起诉、申请强制执行未果后,了解到女子儿子在一私立高中读书,还给儿子购买了高额商业保险,认为女子故意不还,前往女子儿子学校附近发传单,结果悲剧了,被警方以侵犯他人隐私为由,拘留3日。大爷不服,认为自己的行为情有可原,传单上的内容也完全属于事实等等,将警方告上法庭,法院这样判! “我只是想要回我的钱啊,为什么这么难啊!” 63岁的周大爷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只是要回自己的欠款,竟然会这么难! 十多年前,周大爷和吕某之间建立了一种基于信任的私人借贷关系。 当时,吕某向周大爷借了40多万元,周大爷没有过多怀疑,毕竟两人是熟识的朋友,且吕某口碑不错,周大爷一直相信这笔钱能够顺利归还。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某却迟迟没有履行还款承诺。 几年过去了,周大爷多次与吕某联系,询问借款的还款事宜,但吕某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有时说自己生意不景气,暂时周转不过来;有时又表示家里出了点儿事情,导致资金紧张。 周大爷心里不禁感到焦急,但仍然尽量给予宽容和理解。 毕竟,双方有着深厚的交情,且当初借款时并没有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更多的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的。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吕某依然没有任何还款的迹象。 周大爷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和奔波,他终于将吕某告上了法庭。 幸运的是,法院判决支持了周大爷的诉求,判定吕某应当归还借款,判决结果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解决,吕某依旧没有履行还款义务。 周大爷无奈地再次寻求法院的帮助,请求强制执行,问题更加复杂,吕某似乎故意隐藏了自己的财产。 法院查实后发现,吕某名下并没有显著的可供执行的资产。 他的房产早已过户给他人,而名下也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可变现资产。强制执行的措施无法奏效,法院多次试图冻结吕某的账户,但这些账户中的资金往往无法达到足够的金额来偿还债务。 面对一连串的挫折和不公,周大爷心里充满了失望和无力感。 曾经,他对吕某充满信任和宽容,但如今他发现,吕某似乎根本没有打算履行还款承诺。 就在这时,周大爷了解到了一些让他愈发怀疑吕某的消息。 那天,他偶然得知,吕某的儿子正在一所收费极高的私立高中就读,学校的学费和其他开销远超常人所能承受。 而更让周大爷心生愤怒的是,他听说吕某还为儿子购买了高额的商业人寿保险。这些信息让他确信,吕某根本不是真的经济困难,而是在恶意逃避债务,过得比许多守法的普通人还要好。 周大爷觉得自己被深深欺骗了。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曾经的朋友会如此对待他,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竟然被吕某这样肆意挥霍。 在愤怒和无助的驱使下,周大爷决定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控诉。他制作了传单,公开揭露吕某儿子的姓名、所在的私立学校以及吕某拖欠债务的事实。 周大爷在传单上直言不讳,质问吕某是否觉得用“别人辛苦挣来的钱”去让自己的儿子过上奢侈生活,是否感到羞愧。他认为,吕某的行为简直是恶劣至极,不仅侵害了他个人的利益,更对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造成了严重损害。 周大爷并没有预料到的是,这种行为引发了法律的干预。警方以“侵犯他人隐私”为由,将周大爷带走,并最终对他处以了行政拘留3天的处罚。 尽管周大爷一再申辩,表示自己只是出于无奈和愤怒采取了这种行为,且未曾有意伤害吕某家庭的合法权益,法院依然支持了警方的决定。 法院和警方明确表示,任何人维权的方式都不能以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隐私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