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中国可真要杀鸡给猴看了。中国实在忍无可忍,终于要杀鸡给猴看了,谁是这只鸡?

春秋说史 2025-10-29 19:09:14

这一回中国可真要杀鸡给猴看了。中国实在忍无可忍,终于要杀鸡给猴看了,谁是这只鸡?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不是德国丶法国丶英国丶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而是荷兰。 2024 年 9 月 7 日,荷兰政府的一则新规让全球半导体行业绷紧了神经: 从当天起,阿斯麦(ASML)的两款主流浸润式 DUV 光刻机(TWINSCAN NXT:1970i 和 1980i),出口到欧盟外必须申请许可。 这已经是荷兰第二年加码管制,早在 2023 年 9 月,更先进的 DUV 设备就已纳入审查范围。 可有意思的是,就在新规落地前两天,ASML 首席执行官富凯刚公开表态,美国以安全为由的限制越来越 “出于经济动机”。 而企业财报更直白,2024 年中国市场给 ASML 贡献了 101.95 亿欧元收入,占总营收的 36%,是它最大的市场。 这组矛盾数据背后,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 “互相依赖”,荷兰握着核心设备 ,ASML 是全球唯一能造最先进 EUV 光刻机的厂商,同时也是中低端 DUV 设备的主要供应商。 而中国不只是设备买家,更是下游芯片的消费大国,汽车、家电里的中低端芯片,都离不开 DUV 设备制造。 今年上半年就有车企透露,部分车载芯片产能预警,原因是上游设备交付延迟。对普通人来说,这不是遥远的行业新闻 ,设备卡脖子可能导致芯片短缺,进而影响新车交付、家电维修的效率和成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 2025 年 3 月的消息:ASML 宣布要扩建北京的回收与维修中心,一边是出口管制加码,一边是加码中国市场投入,这种 “矛盾操作” 恰恰说明,企业不愿放弃这块大蛋糕,但政策限制又不得不遵守。 面对这种局面,各方都在找出路。对国内企业来说,两条路走得很实在: 一是找替代,比如从日本、韩国厂商采购部分中低端设备,同时提前囤货关键零部件。 二是搞研发,近年来国产 DUV 设备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虽然离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正在缩小依赖。 企业还在强化 “预警能力”,比如通过数据追踪设备交付进度,在合同里明确延迟交付的赔偿条款,避免突然断供打个措手不及。 而行业里的共识是,最根本的还是技术突破 ,2025 年 ASML 扩建维修中心,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技术合作的空间并未完全关闭。 这场博弈从来不是 “谁输谁赢” 的单选题,对 ASML 来说,失去 36% 的大市场代价太大。 对我们来说,短期要保障设备供应,长期要突破技术瓶颈,2025 年 ASML 的扩建计划或许是个信号:即使有政策限制,企业间的务实合作仍在继续。 跟着美国在半导体领域起哄的德国、法国、英国,如今看着荷兰的处境,怕是得好好掂量。 荷兰为呼应美国限制光刻机出口,可自家 ASML 36% 营收来自中国市场,管制后企业订单承压,既丢了长期合作机会,又让下游客户转向替代方案。 荷兰这波因随美而损己的操作,正应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它们自然不愿重蹈覆辙。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2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