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星舰一旦成功,将彻底终结中国卫星发射海外订单。星舰成功意味着什么?会对中国海外卫星发射订单产生多大影响? 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星舰到底是个啥狠角色。其实这是马斯克SpaceX搞的超重型火箭,121米的身高,起飞推力能到7590吨,是人类至今造过的最强火箭。 最关键的是可重复使用,还能用不锈钢这种便宜材料造箭体。 按马斯克的说法,星舰成熟后单次发射成本能压到200万美元,每公斤载荷成本才60美元这比现在主流火箭便宜十倍还多。 更吓人的是运力,近地轨道能塞150吨载荷一次能送100多颗卫星上天,比咱们的长征五号乙运力翻了6倍。 外媒敢喊终结中国订单,根源在SpaceX的垄断底气,2024年马斯克就放话SpaceX要占全球90%的发射载荷,中国只占5%。 现在星舰又补了短板,之前猎鹰9号一次最多带22颗星链卫星星舰直接能翻五倍,但是可别被这架势唬住,星舰离稳了还差得远。 算上2025年的试飞,它前九次试飞出了五次故障要么爆炸要么失联,最近一次爆炸还让FAA发布了禁飞令。 所谓的低成本目前还是在画饼,光研发就烧了50多亿美元真要商用至少得等2026年后,再说中国航天哪是坐以待毙的主? 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才三天,咱们就来了个两连发,酒泉用长四丙送了高分卫星太原用长六改一箭射了18颗星,这节奏不是巧合是跟时间抢轨道资源的明确信号。 要知道咱们的反制武器也陆续亮相了,2024年底首飞的长征十二号近地轨道运力12吨,运载效率比前辈提升1.7倍,还用上了最强的YF100K发动机。 更关键的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好了,专门对接商业订单全产业链闭环终于打通。 最核心的是咱们的万星计划,环球网曝光中国在推三个万级卫星星座,千帆星座、国网星座加起来要发4万多颗卫星,跟星链的4.2万颗直接对拼。 如果按国际规则2年内得部署10%,这就是咱们密集发射的原因那就是先占坑再说,我们在回到海外订单的问题,其实中国航天本来就没靠这个吃饭。 截至2023年,咱们的商业发射全球份额才3%主要服务国内和一带一路国家,真正的障碍不是技术,是美国的ITAR条例不让含美元器件的卫星用中国火箭。 星舰确实会抢市场,但彻底终结纯属夸张,要知道咱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咱们的长征火箭成功率常年稳定在97%以上比SpaceX的90%还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咱们的报价比欧美低还没有政治附加条件。 更重要的是航天竞争拼的是长期耐力,美国靠私企主导+政府买单,NASA给了SpaceX60%的合同,然而咱们走国家队搭台+企业唱戏。 光2024年商业发射占比已达39%,银河航天这些民企都在搞可回收火箭,现在的格局已经很清晰了。 星舰代表的是极速迭代的美式打法,靠烧钱试错换进度,而中国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每一步都要踩实,短期看星舰抢风头但长期拼的是产业链完整度和战略耐力。 那些喊“中国订单要完”的外媒,却忘了航天根本不是一锤子买卖,星链再强也有国家不想被美国卡脖子,星舰再便宜没成熟前谁敢把关键卫星交出去? 信息来源:环球网,《密集发射低轨道卫星,加速部署互联网星座,外媒:中国“万星计划”直追“星链”》2025-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