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放出小道消息!为了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美媒表示,美国将在两个方面对中国作出让步。10月28日,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中美协议的细节将在后续谈判中敲定,美国可能将目前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0%关税减半,以换取中国配合管制芬太尼出口。 刚结束吉隆坡的两天密集磋商,中美经贸关系就传出新动向,这波节奏让不少人好奇双方到底谈出了什么门道。 要知道这次马来西亚的会面可是今年第五次面对面磋商,能达成基本共识本身就不容易,没想到紧接着《华尔街日报》就爆出关税调整的消息,背后的逻辑其实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 所谓的 20% 关税减半,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提议。这部分被美方称为 “芬太尼关税” 的税种,年初才刚刚加征上去,叠加其他关税后让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率冲到了 55% 左右,不管是对中国出口企业还是美国本土消费者,都没带来好处。 现在美方主动松口要降到 10%,核心诉求是希望中国加强芬太尼前体的出口管控,但这事儿早就是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的工作。 早在 2019 年中国就实施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2025 年 3 月还发布了专门的管控白皮书,像 4-ANPP、NPP 这些关键前体早就纳入严格监管,甚至连联合国新增列管的品种,中国也在计划跟进管控。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芬太尼管控上的力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全国只有 5 家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经营都要严格遵循年度计划和定点管理,2023 年全年生产的各类芬太尼原料药加起来也才 84.969 公斤,而且至今没出现过生产流通环节的流失案件。 这些实打实的管控措施,本来就是中国基于自身禁毒责任的自主行动,彰显的是对人民健康的负责,也是参与全球毒品治理的担当,并非谁的施压或者交易换来的。 美方现在把关税调整和芬太尼管控绑定,本质上是看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也不得不承认高关税政策对自身经济的拖累 —— 当前美国 5.2% 的通胀率,高关税被认为是重要推手之一。 这次传闻背后,其实是中美经贸博弈的最新体现。吉隆坡磋商中,双方已经就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暂停期等议题形成初步共识,下一步就是细化细节和履行内部报批程序。 美方愿意让步,一方面是高关税政策难以为继,国内相关行业和消费者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难以替代,就算想推动 “友岸外包”,短期内也离不开与中国的贸易合作。 而中国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既不排斥合理的国际合作,也坚决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在谈判中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为全球贸易稳定释放积极信号。 从市场反应就能看出大家对贸易缓和的期待,消息爆出当天 A 股科技板块就领涨 1.7%。 但要注意的是,这次关税调整只是针对芬太尼相关的部分关税,301 关税等其他壁垒依然存在,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层分歧还需要慢慢化解。 中国之所以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靠的是自身扎实的产业基础和负责任的大国行动,不管是芬太尼管控还是贸易合作,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这也是大国风范的直接体现。 这波关税调整的传闻会不会落地?中美后续谈判还会遇到哪些变数?你觉得这背后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