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记者调侃地“威胁”高志凯教授:“如果得罪了美国,你们会有很大的

老阿七说史 2025-10-30 11:51:46

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记者调侃地“威胁”高志凯教授:“如果得罪了美国,你们会有很大的损失。” 新加坡滨海湾的“全球经济论坛”现场,一场看似平常的中美互动,却因一句话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 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记者,面对台上的中国学者高志凯教授,语气半真半假,笑着说了一句“威胁”的话。 台下一片静默,谁都没料到,高志凯教授的回应既简单又震撼,让这场“舆论试探”直接变成了一次教科书级的反击。 “我们不在乎,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中,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美国的,如果美国想霸凌我们,大不了我们再过五千年没有美国的日子。” 从“调侃”到“震撼”:一句话戳破西方优越感。 这场论坛本意是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但实际成效往往被媒体舆论引导的风向所左右。 尤其是当话题涉及中美关系时,西方记者总爱用“损失”“制裁”“后果”这些词,摆出一副“你们不听话就等着吃亏”的姿态。 这位记者的提问,说是“调侃”,其实充满了暗示:美国仍是全球规则的制定者,中国要是“越界”,就得承担代价。 但高志凯教授的回答却把这种优越感击得粉碎,他没有反驳数据,也没摆事实讲道理,只是用五千年的沉淀告诉全世界: 美国不是中国发展的天花板,更不是中国命运的控制器。 现场的反应很真实:那位记者愣神了,气势瞬间泄了,在座的嘉宾们先是安静,随后爆发出零星但真诚的掌声。 历史不是包袱,是底气。 从夏商礼制到秦汉大一统,从唐宋繁荣到清末自强,五千年的中国从未靠谁“扶持”才走到今天。 反倒是,每一次外部打压,最终都成了中国内部变革的催化剂。 美国建国才不过两百多年,高志凯教授的一句话,提醒了西方,中国不是新兴国家,而是复兴文明。 这种历史自信不是空谈,在21世纪,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被动挨打的“东亚病夫”。 今天的中国,95%的粮食自给,能源结构大幅转型,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突破1300GW,首次超过化石能源,这是国际能源署给出的全球第一。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41个大类、191个中类产业,像芯片、新能源汽车、卫星通信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化也在加速推进。 哪怕被“脱钩”,也不至于被“卡脖子”。 美国女记者之所以敢抛出“你们会有大损失”这种言论,是因为她认定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但真相远比她想象的复杂。 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高达6900亿美元。 这其中,美国农民每年出口150亿美元的大豆、玉米到中国;而苹果、特斯拉、高通等美国公司在华营收总额超过7000亿美元。 谁更依赖谁?答案显而易见。 更有趣的是,当美国试图打压中国电动车出口时,中国车企没有陷入困境,反而迅速转向东南亚、拉美市场,2024年全球销量增长了45%。 这说明,中国早已不再是一个“看美国脸色吃饭”的经济体。 中国市场的多元化战略,正在逐步削弱美国制裁的效果,说白了,强硬只是表象,底气才是根本。 高志凯教授的这番回应,不只是一个历史回顾,更是一种对现实权力结构的清醒判断。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曾在社交平台上评论:“这是对美国霸权话语的一次精准拆解。” 他指出,美国习惯把自己当成“世界裁判”,而中国学者的这番话,恰好提醒了世界:多极化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推崇的是多边主义,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与基础设施伙伴关系,构建的是共赢网络,而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 这也是为什么,当高志凯教授说出“我们不在乎”时,社交媒体上大量网友纷纷点赞。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这种强硬回应能有效遏制美国的舆论施压。 事实上,类似的场景并不新鲜,2023年,欧盟曾威胁提高对中国钢铁产品加税,但中国的反制让欧方不得不放软姿态。 对比之下,美国的“威胁”其实更像是一次无力的心理战。 五千年不是历史包袱,而是战略底牌。 高志凯教授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是想挑衅美国,而是希望大家明白,中国追求的是平等,而不是被谁指指点点。”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的战略定力,面对西方的舆论围攻、经济脱钩甚至科技封锁,中国没有急躁,没有妥协,而是用历史的沉稳与现实的实力,回应了一切“威胁”。 在未来的国际秩序重构中,谁是“制定规则的人”,已不再只是看谁声音大,而是看谁更有耐心、更有底气。 五千年历史不是包袱,而是中国面对世界的战略底牌,美国的“损失威胁”,最终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信源: 迈上新台阶!2024我国粮食产量首破1.4万亿斤2025-09-17 08:17·中国网 2024年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2024-12-16 14:16·环球时报 《美政府 “停摆” 令美国农场主处境雪上加霜》光明网

0 阅读:1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