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洛阳城被日军占领,参加洛阳保卫战及豫西各县的国军被俘官兵达3万佘

文山聊武器 2025-10-30 17:53:38

1944年5月,洛阳城被日军占领,参加洛阳保卫战及豫西各县的国军被俘官兵达3万佘人,他们被关押在西工兵营的“上坂集中营”内。 日军占领洛阳后,西工兵营迅速封闭,三万多名国民党官兵从豫西各县战场押解而来。营区内牢房拥挤,每间塞进上百人,条件简陋到极点。俘虏们每天领到极少口粮,黑豆六两或高粱米半斤,外加盐巴六钱。这些食物勉强保命,却不足以支撑重体力劳动。日军士兵持三八式步枪押解,任何迟缓都招致殴打。 劳役从次日开始,队伍向西开拔,目标是陇海铁路洛阳到渑池观音堂段。这段路在战斗中毁坏严重,任务是拆除旧轨和枕木,然后运往东边修复洛阳至郑州部分。拆卸工作由组队完成,用锤子和撬棍松开螺丝,钢轨重达吨位,需要多人合力。监工士兵巡视全程,监视动作,一旦发现休息迹象,就用枪托砸击或刺刀威胁。反抗者直接遭刺杀,尸体当场处理。 运送阶段更耗体力,钢轨固定在绳索上,组内八到十二人抬行。路面不平,饥饿导致力量衰竭,常有组员倒下。一次在新安县铁门站,十二名第十五军士兵因体力不支丢下钢轨,砸中一名军官眼镜。军官当即拔刀砍杀一人,其余士兵用刺刀围攻,十二人全部丧命。类似事件频发,日军视之为维持纪律的常态。 收工时是高风险期,体弱俘虏容易落后。日本士兵追上掉队者,用枪托或刺刀击倒,然后命拖尸队用铁钩绳索拉走。尸体扔进路边壕沟或枯井,井内层层堆积,有时传来未死者的声音,却无人干预。拖尸队多由虚弱俘虏组成,他们被迫执行这些任务,加剧心理压力。劳役持续半年,拆卸进度缓慢,每日仅推进有限距离。 冬季来临,寒冷加剧死亡率。气温降到零下,俘虏双手冻僵,握工具都困难。咳嗽和伤病流行,无医疗援助,只能硬扛。口粮进一步减少,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低下。监工加强控制,夜间搜查私藏物品,发现即群殴。铁路两侧渐成无人区,野狗出没,遗骸散落。修复东段时,俘虏铺设新轨,钉入枕木,锤击声单调重复。 劳役中,俘虏间交换食物碎片,维持基本生存。少数人藏匿小物件自卫,却在检查中暴露,遭额外惩罚。日军轮换监工,新兵上手更狠,用刀威胁加速。铺轨接近尾声,火车试运行载军需东进。劳役结束前,最后清点病俘,站不稳者直接处决。营区设施拆除,痕迹埋入土中,幸存者陆续转押或释放。 1944年12月,郑州至洛阳铁路段修复完成,火车通过新轨,运送军需物资。劳役半年,三万俘虏中一万多人死于过度劳累、饥饿、严寒和屠杀。路边沟壕塞满尸骨,一井内藏百余具,腐烂严重。幸存者身体虚弱,获释后难以恢复正常生活。营地夷为平地,事件渐被遗忘。 战后,上坂胜继续服役,至1945年6月任第59师步兵旅团长。8月20日在朝鲜咸兴附近被苏军逮捕,移交中国。1954年太原战犯法庭开审,他出庭笔供,承认163联队第三大队第九中队虐待俘虏事实,包括下令杀害练兵。法庭记录他的视察和默许行为,宣判有期徒刑十八年。 上坂胜在狱中度过余生,签字画押后被押解执行。审判过程公开,揭露日军在华暴行细节,推动国际关注。幸存俘虏提供证词,证实劳役死亡规模。铁路沿线遗骸多年后才部分掩埋,提醒后人战争代价。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