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句话,美国国防大学一个历史教授说:“全世界几千年来,称得上战

另子维好故事 2025-10-30 21:32:49

今天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句话,美国国防大学一个历史教授说:“全世界几千年来,称得上战略家的没有几个,但中国有一个,他就是毛泽东。”   可以美国一个教授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毛主席在全球的地位。不过要注意,他说的是战略家,并不是军事家。如果说军事家,其实在中国在全世界,会打仗的军事家不少,但战略家不一样,不仅要会打仗,还要高瞻远瞩,统领全局,这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毛主席可以称得上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有几个很重要的指标:   第一,有对事物的预判能力   秋收起义后,革命武装面临覆灭危机,他果断否定“攻打大城市”的既定路线,提出向井冈山进军,最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堪称预判艺术的典范,毛主席根据敌军动态反复调整部署,在运动中牵着敌人鼻子走,将战场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1935年提出的北上方针,更彰显其超越局部的战略眼光,深刻认识到华北地区抗日浪潮高涨的形势,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地理基础。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抗美援朝的决策,1950年美军仁川登陆后,毛主席就预判其必然越过三八线,提前组建东北边防军。当美军悍然逼近鸭绿江时,他力排众议作出出兵决定,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精准预判了战争的三种可能与美军“铁多气少”的本质,最终以局部胜利捍卫了国家长远安全。 第二:博古通今的知识积淀 战略智慧绝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积淀之上,毛主席的博古通今为其战略思维提供了坚实支撑。他一生嗜书如命,从经史子集到马列经典,从二十四史到西方社科著作,构建了兼容并蓄的知识体系。在130多万字的《毛主席选集》中,随处可见对历史典籍的精准引用,这种引用绝非掉书袋,而是将历史智慧转化为现实策略的精妙实践。 论军事,他引用《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却又超越传统兵法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论战略,他借鉴《三国志》中“三分天下”的格局思维,却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论持久战,他援引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却结合抗战实际构建了“防御、相持、反攻”的科学理论框架。 第三:遇到事情敢于做决定 1935年的遵义会议,面对左倾错误导致的危局,他顶住压力明确批判错误军事路线,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时刻,果断确立了正确的领导方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亡国论”与“速胜论”甚嚣尘上,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伏案数周,完成《论持久战》这一战略巨著,果断为全国抗战指明方向,打破了思想迷雾。1947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他又作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大胆决策,以战略进攻牵制敌军,彻底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攻防态势。 抗美援朝决策更是其果敢魄力的极致体现。1950年10月,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会议反复权衡,面对“打与不打”的激烈争论,毛主席在分析美军“战线太长、运输不便”等短板后,最终果断拍板出兵。正是战略家的核心能力之一。 第四: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杜甫曾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可见,干大事没有一个好身体是不行的。他一生注重体育锻炼,坚持洗冷水澡、登山游泳,这种对身体的磨砺早已内化为精神的坚韧。长征路上,他率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缺衣少食、敌军围追堵截的绝境中,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彰显了意志的力量。 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曾遭遇无数次挫折:井冈山根据地一度被围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但毛主席从未动摇,始终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引领队伍前行。 即便到了晚年,这种意志力仍未消减。1976年逝世前一天,他身上插满各种仪器管子,承受着巨大痛苦,依旧坚持读书看报,关注国家大事。 他曾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 这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行云有影月含羞

行云有影月含羞

4
2025-10-30 22:16

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战略家,还是杰出的军事家。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