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后续将每年投入约100亿元用于研发
站在3000万辆的庞大保有量上,一汽-大众开启了新的五年计划。“一汽-大众在2030年要实现两高一新,五个领先,十大任务。”在10月30日的一汽-大众3000万辆下线上,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彬公布了一汽-大众全新的2030年战略目标。
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彬公布了一汽-大众全新的2030年战略目标。
两高一新,五个领先,十大任务核心目标是明确一汽-大众后续的经营目标。首先是要效益领先,保持行业领先的盈利,其次要保证200万辆的规模。从研发和技术上,则要保持在合资中的“新高地”。为此,一汽-大众后续将在研发和产品上进行大力度的布局,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
陈彬表示,未来五年一汽-大众继续坚持油电共进的策略,预计推出近30款全新的产品,其中新能源商品超过20款。自2026 年起,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 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包括 6 款纯电动车型、2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及 1 款燃油车型。
据悉,一汽-大众后续将每年投入约100亿元用于研发,以全速推动电动化转型。在研发上,陈彬表示一汽大众将全面提速,开发效率缩短50%以上,以响应客户需求。“我们的目标是,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时代,一汽-大众依然是大家的第一选择。”陈彬说。在研发重点上,将会聚焦在智驾软件等智能电动的核心赛道上。
在具体的技术上,未来五年,一汽-大众将要全维升级电子电气架构,在中国区域采用专用的CEA电子电器架构。据悉,该架构集成度将提升30%,成本下降40%,研发周期缩短30%,具有高算力、高速通信、整车OTA、准L3辅助驾驶能力。其次是智能座舱,一汽大众将要打造AI驱动的数字沉浸式智慧座舱,在2026年将首发整车VLM大模型、手势控车、AI医生等超过30项功能将会上车。在座舱芯片上,会采用4nm高性能芯片,算力会全面跃升。在2027年,一汽-大众要实现舱驾一体融合,消费者还可以DIY自己的座舱。
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2026年将推出L2级别的组合辅助驾驶,搭载激光雷达,可实现点到点领航辅助以及多场景泊车辅助。在2027年之后,将推动实现L3级别以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实现多场景智能驾驶,以及代客泊车,百公里接管率为行业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