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办公室的保险柜被打开,里面没有关乎物理界终极奥秘的机密手稿,没有价值连城的

古凌国际 2025-10-31 18:49:53

杨振宁办公室的保险柜被打开,里面没有关乎物理界终极奥秘的机密手稿,没有价值连城的奖章,只有一张四百万美元的存单。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在安徽合肥,那时家里条件一般,但他父亲杨武之在清华大学教数学,让他从小接触学术环境。 七岁时他随父亲住进清华园西院,那里成了他早年记忆的一部分。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迁到昆明,他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念书。 1942年拿下学士学位,接着在清华大学读硕士。1945年他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得博士。之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那里聚集了不少顶尖人才。 杨振宁的学术生涯主要在美国度过,1966年他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当爱因斯坦讲座教授,还帮忙建了理论物理研究所。 他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上贡献不少,比如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后来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他第一次回国访问,那次见了很多老朋友,也开始关注国内科学发展。 从那以后,他多次来中国讲学,推动中美学术交流。八十年代,他帮着建议建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这后来在大连落地,成为世界领先设备。 1997年,他应邀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那时候他已经75岁,但还想着帮中国物理学赶上来。 杨振宁的科研风格注重基础理论,他总说物理学要从简单原理推导出复杂现象。他的工作影响了后来的高能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很多现代理论都源于他的想法。 2003年他正式回清华定居,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籍。晚年他还在清华给本科生上课,坚持到高龄。他的事迹激励了很多年轻人投身物理研究。 清华大学里,杨振宁的办公室有个保险柜,里面就放着一张存单,金额一百万美元。这笔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卖掉纽约房产得来的。 那房产是他从1945年到美国后,一点点攒下的。从芝加哥的小公寓开始,到后来在石溪的带院住宅,那房子承载了他几十年海外生活。 九十年代他决定卖房时,已经快七十岁了,但为了支持国内科研,他还是这么做了。这笔捐款直接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用来建楼和招人。 这张存单象征着杨振宁的家国情怀。他从1971年回国开始,就一直帮中国科学界搭桥。九十年代国内基础研究弱,他急着想帮一把。 除了卖房,他还去美国和香港注册基金会,拉赞助。中心建起来后,吸引了林家翘、姚期智、王小云这些人才回国。王小云在密码学上贡献大,姚期智推动计算机科学发展。 这些人来了后,中心专注学术,不搞行政头衔,只看成果。这模式影响了清华的办学理念。 杨振宁晚年继续工作,给本科生讲物理,强调基础概念。2025年10月18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逝世后,清华举行追思会,很多人缅怀他的贡献。 他的工作影响延续,高研院还在运转,推动中国物理前沿研究。他提升了中国人科学自信,帮着克服不如人的心态。他的遗产不只是理论,更是激励后辈的榜样。

0 阅读:0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