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的一番言论引起深思: 郑丽文称;“中美这次会谈最为成功的一次,全世界都欠中国人民一个人情”这似象一句笑话,但深意真的不简单。 说真的,前几年中美那紧张劲儿,咱们老百姓都能感觉得出来,美国先是拿贸易开刀,2018 年特朗普就先开了火,签署备忘录对 6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后来干脆一轮轮加码,从咱们穿的衣服鞋子、家里用的家电,到手机里的芯片、工厂里的设备,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摆明了要逼咱们低头。 可中国哪是那么好拿捏的,当即就亮出了反制方案,直接把靶子对准了美国的命门 —— 农产品,毕竟中国可是美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占了他们总出口的近五分之一,这反击简直精准得像手术刀。 美国农民最先感受到了疼,就说大豆吧,原本中美在大豆贸易上互补性强得很,美国一半左右的大豆都靠出口,中国又是最大买家,可贸易战一开打,中方一加征关税,美国大豆瞬间没了价格优势。 2018 年那一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直接暴跌 70%,出口额少了 40 亿美元,期货价格跌到了 9 年来的最低水平,到 2024 年时,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的份额已经从 2016 年的 40% 骤降到了 22.8%。 得克萨斯州的农业专员都急得直喊,说是让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趁机抢光了生意。 更惨的是那些中小农户,2018 年美国中西部 6 个州的农场破产率直接上升 30%,2019 年还没缓过来,破产率又涨了 20%,不少农民说自己正在经历这辈子最艰难的时刻。 美国政府想靠补贴救火,2025 年干脆扔出了超过 400 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这可是 1933 年以来的第二高纪录,可这钱根本不顶用。 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算过,光玉米、大豆这些主要作物的种植损失就高达 450 亿美元,补贴连窟窿的一半都填不上。更讽刺的是,加征关税不仅坑了农民,还反噬了美国自己的经济。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算过账,要是对华关税落地,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会涨到 1943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每个家庭每年得多花 1600 到 2000 美元,相当于平白多了一笔不小的开支,连洗衣机价格都涨了近 100 美元,老百姓只能凑合用旧机器,结果电费水费反而更高了。 制造业那边更是顾此失彼,特朗普以为加征钢铁关税能重建制造业,确实让钢铁厂多了 4800 个岗位,可下游用钢铁的行业却丢了 7.5 万个工作,一家企业为了扛住成本,直接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福布斯》杂志后来统计,从 2018 年到 2024 年,美国对华出口损失了 1600 到 2010 亿美元,乘用车对华出口暴跌 76.54%,石油出口降了 25.61%,可同期美国对全球的石油出口却涨了 518.64%,等于硬生生把送到嘴边的中国市场给丢了。 就在美国内外交困的时候,2025 年 5 月的日内瓦中美经贸会谈成了转折点,这才有了郑丽文说的 “最为成功的一次”。 会谈后双方一口气取消了 91% 的加征关税,那档在中间的 24% 高关税也给暂停了,中方也同步调整了反制措施。 这可不是简单的互相让步,而是美国实在扛不住了 —— 农民要订单,企业要市场,消费者要便宜商品,只能回到谈判桌前。 效果立竿见影,美国大豆重新有了价格优势,咱们国内一家年出口 1 亿元的五金厂,之前光关税就得交 2400 万,现在这笔钱能直接投进新生产线,产能估计能提 20%。 连断了的高科技产业链都接上了,之前被列入管制的企业,按规矩申请许可就能正常合作,企业再也不用天天担心 “断供”。 要知道这几年全球经济本就不踏实,中美这两个大国要是一直僵着,不光两国企业难受,全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都得跟着晃。 中国这一手既没丢了底气,又给全球局势踩了踩刹车,美国农民拿到了订单,咱们消费者能买到更划算的进口货,连其他国家都跟着受益。 这么一看,郑丽文说 “全世界都欠中国人民一个人情” 还真不是笑话,毕竟这场贸易战里,中国没被关税大棒打垮,反而逼得美国放下了单边施压的架子,回到了务实协商的轨道上,这背后的分量和深意,确实值得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