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确认!毒株变了!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千万别忽视,有人“硬扛”3天竟出现“白肺” 这话绝非夸大其词,近期绍兴的王师傅就用亲身经历给所有人敲了警钟。不到50岁的他平时身体硬朗,连感冒都很少找上门,可这次发烧咳嗽找上门时,他想都没想就归为“普通感冒”。家里备着退烧药,吃了体温降点就以为没事,每天还照样早起买菜做饭,觉得扛几天就过去了。谁能想到,3天过后咳嗽越来越凶,连喘气都变得费劲,走两步路就心慌气短,家人见状赶紧把他送进医院。 CT片一出来,医生都皱了眉——两肺已经成了白茫茫一片,医学上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就是大家说的“白肺”。好在送医还算及时,经过抢救治疗病情才稳住,现在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王师傅自己都后怕,怎么也想不通“小感冒”会闹到要进ICU的地步。 这背后,正是毒株变异带来的新风险。根据国家疾控局最新消息,目前咱们国内主要流行的是JN.1系列变异株,包括JN.1、JN.1.16和JN.1.4这三种。更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已经监测到KP.2变异株,它是JN.1的衍生株,刺突蛋白上的两个氨基酸突变让它传染性更强,在国外已经超过JN.1成了主流毒株。南方医科大学的赵卫教授解释过,这些新变异株虽然致病性没明显增加,多数人感染后还是轻症或无症状,但传播速度确实快了不少,对免疫力弱的人群威胁更大。 王师傅的情况不是个例。之前还有位陈女士,硬扛流感10多天,最后因为肺部感染多种病毒发展成重症肺炎,肺功能几乎丧失。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童朝晖所长说得很清楚,“白肺”是医务人员的口语化表达,得肺炎浸润影子超过75%以上才叫这名字,一旦出现往往就得进ICU。而且它不是病毒专属,细菌感染、流感、新冠都可能引发,只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更容易中招。 最该批判的就是“硬扛”这种心态。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好,或者经历过之前的感染有抗体,就放松了警惕。可病毒一直在变异,老经验根本不管用。小荷医典明确提到,感染后能不能扛,得看症状轻重和身体状况——无症状或症状极轻的健康人或许能靠休息恢复,但只要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困难这些情况,必须及时就医。王师傅就是典型的“轻视”受害者,他以为退烧药能解决问题,却没意识到病毒已经在肺部悄悄“搞破坏”,等出现呼吸问题时,病情早就加重了。 你觉得身体好就真能扛过去?错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张继明教授提醒过,免疫缺陷人群、没接种疫苗的人,有时候连发热、呼吸困难的症状都没出现,CT检查时就已经是“白肺”了。这些新变异株传染性强,就算是健康人,硬扛时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引发重症肺炎,甚至损伤心脏导致心肌炎。 病毒没消失,还在不断变异,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国家疾控局一直在监测病毒变化,也在完善应急储备和预警体系,但防控不能只靠国家,更要靠每个人自己。王师傅的例子已经说明,“硬扛”不是坚强,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出现症状别犹豫,该吃药吃药,该就医就医。尤其是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口唇发紫这些信号,一个都不能忽视。老年人和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哪怕症状轻也得密切观察,别等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病毒变异带来的是传播风险的增加,而非必然重症的结果。真正危险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我们对风险的漠视和“硬扛”的侥幸。把健康当回事,及时应对身体发出的信号,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任的做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