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升级对荷兰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任何光刻机只要含不低于0.

韫晓生 2025-11-02 18:57:24

[太阳]中国升级对荷兰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任何光刻机只要含不低于0.1%中国来源稀土成分,无论其产自何地、途径哪里,都必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并详尽披露其用途用量及最终用户;对用于制造14纳米及更先进逻辑芯片、高端存储芯片的关键设备及材料启动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   (信息来源:网易——中美釜山谈完,中国将正式升级对荷兰稀土管控,荷兰仍在胡扯狡辩)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明确自 12 月 1 日起升级稀土相关出口管理措施,这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基于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产业安全和国际规则的审慎安排。   稀土独特的特性让它在精密设备里几乎无可替代。中国花了几十年,建起了从开采、冶炼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现在握有全球 70% 以上的开采量和 90% 以上的高纯度精炼产能,尤其是在重稀土提纯这些核心环节,技术优势很明显。   像荷兰 ASML 的光刻机,单台就得用数十公斤稀土,核心部件钕铁硼磁体更是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咱们的产品在精度和稳定性上稳稳满足高端制造需求。   这种分工格局本来是各国资源和技术积累不同形成的,是企业间相互协作的基础,谁想到会因为贸易分歧生出事端。   事情的背景得从 2025 年 6 月说起,荷兰对中资合法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动手了,这波操作直接打乱了正常的经贸合作节奏。   安世半导体是欧洲车规级芯片的核心供应商,欧洲车企都靠它供货,中资本来是通过合法并购持股,运营一直符合国际规则。   中方多次通过外交渠道交涉,希望荷方守契约、护企业权益,可双方没能谈拢。这才有了中国的稀土管制新规,既是规范战略资源利用,也是维护合作中的公平公正,而且完全符合中国的法律和国际惯例,核心就是想通过规范管理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和可持续。   政策一公布,中荷、中欧就展开了多轮沟通。虽然分歧还在,但大家都认可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技术性磋商还在继续。   毕竟这场博弈里,压根没有真正的赢家。荷兰硬着头皮当 “出头鸟”,使得ASML 的生产线不得不放慢脚步,原本 12 个月能交付的光刻机,现在要拖到 18 个月,库存稀土只够支撑短期生产,2025 年预计要损失数十亿欧元。   这影响还迅速传到了欧洲汽车业,德国大众、宝马等车企因为芯片供应紧张,部分工厂已经减产,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预估相关产业今年营收要受不小冲击。   背后推波助澜的美国搞“长臂管辖”也没占到便宜,本土稀土精炼能力不足,很多高端制造离不开全球供应链,这下产业链断裂风险陡增,企业生产成本一路飙升,纯属搬石头砸自己脚。   中国虽手握稀土资源主动权,但也得面对技术替代的挑战。现在已经有企业研发出无重稀土替代工艺,虽然短期内难撼动现有格局,但长期压力不小。   不过,新规也能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还能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引导产业从 “卖原料” 转向 “做高端”。   这也倒逼国内半导体设备创新,上海微电子 28 纳米光刻机已量产,中芯国际 14 纳米芯片良品率持续提升,产业链自主能力越来越强。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ASML 的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稀土,中国芯片产业也需要全球技术交流,世界贸易组织早就说过,产业链稳定得靠各国守规则、尊市场、让企业自主决策。   眼下中荷磋商还在继续,荷兰已经释放出 “可调整安世半导体管控细节” 的信号,中欧也计划通过 “升级版” 对话机制进一步沟通。   业内预测,双方大概率会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找供应链稳定和企业权益保护的平衡点。这场产业调整既是对中荷经贸合作的考验,也给全球产业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合作机制完善,全球稀土产业链有望在调整中变得更有韧性。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