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看透事物本质的光》一文把精神升级拆成静净敬镜境五层,刷到不少人朋友圈,点赞区全是“我在第一层摆烂”的自嘲,那句“焦虑是心灵积尘过载”被疯转,看着像高配鸡汤,可也提醒我们一个尴尬现实——手机从清晨亮到深夜,连三分钟出神都成奢侈. QuestMobile去年底的报告说,国内用户人均每天滑屏约四小时半,差不多一个完整下午交给了算法,若不先学会“静”,焦虑必然溢出,升到“净”则是给大脑装滤芯,别什么热搜都冲进去对喷,至于“敬—镜—境”听着玄乎,拆开看不过是降低自我噪声、校准外部回声,最终让行动和环境同频,和心理学里的“心流”对应得上,关键是有人能日更冥想打卡,更多人则在下一条短视频里迷失. 问题来了,当“修行”被社交媒体量化,它往往变成新的排行榜,有人晒冥想时长有人秀读书进度,点赞回怼之间,内省秒变流量游戏,焦虑披上成长的马甲继续横行,口号里“心外无物”,推送里购物车炸裂,这何尝不是在第一层兜圈. 所以作者给出的其实是一张思维跑图,提醒我们要敢于关掉弹窗、清理缓存、承认未知,听上去老生常谈,可人类大脑带宽有限,如果一半被碎片信息拖着走,另一半就很难留给创造和真感受,接下来我们是继续在信息流里循环,还是抽身去实践那“五层心境”做点真事,权柄仍握在自己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