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就扩大农产品贸易达成共识中美扩大农产品贸易的共识落地,美国豆农们总算能从“粮

墨者善受本人 2025-11-03 10:35:05

中美就扩大农产品贸易达成共识中美扩大农产品贸易的共识落地,美国豆农们总算能从“粮仓爆满、订单归零”的焦虑里暂时抽口气。要知道,对美国大豆而言,本销售年度对华出口量曾一度挂零,如今的转机让他们看到了出口季回归正常的希望。

不过,我们需要提醒美国的是,这份轻松更像“昙花一现”,毕竟这次共识本质是为期一年的“贸易休战”,美国24%的核心对华高关税压根没取消,只是暂时按下了“暂停键”。就像两家吵架的邻居暂时不扔石头了,可院墙还在、矛盾没消,谁也不敢保证明年这时候会不会再动起手来。

美国豆农心里其实门儿清,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去年美国大豆总价值245亿美元,中国订单就占了超125亿美元,而今年前七个月对华出口量暴跌近80%,全年可能损失1400万至1600万吨订单,相当于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这种从“香饽饽”到“滞销品”的落差,说白了都是关税政策惹的祸——美国加征的125%对华关税,直接让美豆失去了价格竞争力。

中国这边早就不是“非美豆不可”的局面了。今年1-9月从巴西进口大豆6370万吨,阿根廷更是同比增长31.8%,东盟作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前三季度进口量也涨了15.3%。南美、东盟的“替补队员”早就就位,供应链多元化让我们有了从容转身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科技封锁这根“刺”还没拔。这次谈判美国只是暂停了一个技术出口新规,核心领域的限制一个没松。一边想在农产品上赚中国的钱,一边又在芯片、技术上卡脖子,这种“又要合作又要打压”的双标操作,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现在的情况就像“雨过天晴但乌云没散”。中国企业开始少量下单,可协议细节还没公开,采购规模、执行时间都是未知数。美国豆农期待的“务实贸易政策”,如果只是停留在短期让步,那明年这个时候恐怕还得揪着心。

要知道,2018年、2025年两次“订单归零”的教训就在眼前。中国市场从来不是“慈善堂”,采购的前提是公平互利,而不是看谁的“大棒”举得高。如果美国明年又把关税和封锁的“大棒”挥起来,那中国完全有能力再次转身。

说到底,贸易合作得靠“真心换真心”,不是靠“临时休战”糊弄过关。这次农产品共识是个积极信号,但美国要是不懂得抓住机会调整对华政策,继续在关税和科技上搞小动作,那下次美国豆农想松口气,可能就没这么容易了——毕竟市场不等人,“替补队员”也不会一直等着当备胎。

0 阅读:0
墨者善受本人

墨者善受本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