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王树声仅担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是其老部下李先念,第一副司令员

运赛过去 2025-11-03 17:55:21

1949年王树声仅担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是其老部下李先念,第一副司令员是其堂弟王宏坤,为何却能在1955年授大将军衔? 王树声家是普通农民,从小就帮着干农活。1926年他入党,次年就赶上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期。1927年11月,黄麻起义打响,这是鄂豫皖苏区最早的武装暴动,王树声当时是鄂东农民协会的骨干,直接参与领导了这场起义。起义军很快就编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他当党代表,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建设。那时候条件苦,部队从几百人起步,靠着没收地主财产和土匪武器维持,他得四处动员群众,搞土改分田,稳住后方。鄂豫皖根据地建起来后,他逐步升迁,1930年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次年红四方面军成立,他就当上副总指挥,跟徐向前搭档。这在红军序列里已经是顶尖副职了,红四方面军那会儿是主力部队,足有八万多人,王树声管着政治和后勤,实际参与了不少战役指挥,比如反围剿作战中,他负责协调各师行动,确保补给线不乱。 长征是红军史上最惨烈的一章,红四方面军先是遵义会议后北上会师,然后单独行动。1936年,王树声随西路军出祁连山,渡黄河西征,目的是牵制国民党胡宗南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打得太苦,补给跟不上,部队减员严重,最终失败。王树声作为副总指挥,坚持到最后,率残部突围,翻雪山过草地,好几仗都是他亲自布置阵地。他在西路军里的表现,让红四方面军上下都记住了这个人。抗日战争一开打,他调到八路军,1937年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转太行军区副司令员。这两个军区是华北抗战的核心地带,他负责开辟根据地,组织反扫荡,指挥了百团大战的部分行动。太行山那块儿地形复杂,他管着游击战和正规战结合,训练民兵,破坏日军交通线,实际贡献不小。到抗战中期,他的职务还是大军区副职,级别高,影响大。 可解放战争一打响,王树声的职务就开始走下坡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先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但中原军区是华中野战军下的大军区,下面还有鄂豫军区这种二级单位。1946年,他转任鄂豫军区司令员,这已经是二级军区了,部队规模小,任务主要是保卫根据地和打游击。相比其他老红军将领动辄指挥野战军,他这时候管的事务更偏向地方化。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他支援后方,但没直接上第一线。1948年淮海战役前后,他指挥鄂豫军区部队配合中原野战军,参加过一些阻击战,但主力还是别人。1949年武汉解放,湖北军区成立,李先念当司令员,这是因为李先念当时是中原野战军政委,资历更重,王树声就成了第二副。王宏坤是他的堂弟,早年也参加黄麻起义,当过红四方面军师长,抗战时在冀鲁豫军区,解放战争升得快,到1949年当第一副司令员。这种人事安排挺常见的,军区分工明确,李先念抓战略,王宏坤管一线,王树声负责训练和后勤。湖北军区那时隶属华中军区,二级建制,王树声的实际权力不大,但这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 为什么职务低了,授衔却高?这得看1955年授衔的标准。全军大授衔是根据军衔条例定的,核心是现职、历史功绩和代表性。王树声1952年职务定为正兵团级,这在当时已经是高层认可了。授衔时,军委考虑了各大派系的平衡,红四方面军作为老根据军,徐向前拿元帅衔,那大将代表谁?王树声是最合适的人选。第一,他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资历老;第二,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前身鄂东军的起点,王树声是主要领导中唯一活到解放的,其他人如张国涛、许继慎都早没了,他成了活化石;第三,西路军失败后,他没被牵连,继续干抗战和解放战争,贡献链条完整。红四方面军系统没人有意见,因为王树声代表了那段从鄂豫皖到西北的苦战史。相比之下,其他大将如许世友、陈锡联职务更高,但王树声的象征意义强。授衔名单里,大将十位,他排在第9,前面有粟裕、黄克诚这些现役猛将,但他靠历史分量顶上。 授衔后,王树声的仕途稳了,1955年到1959年任副总参谋长,管训练和后勤。1960年转总政治部副主任,继续抓军队思想工作。1964年当上总后勤部部长,这岗位关键,管全军吃住行弹药,他干得实打实,推动了军队后勤现代化,比如改善野战炊事车和医疗保障。1970年后,他退居二线,但还是参与军委工作。1974年3月7日,王树声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追记为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0 阅读:300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