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得防着点俄罗斯?说白了,普京今年 72 岁,这位掌舵俄罗斯 25 年的硬汉终究会迎来谢幕,万一普京的接班人是亲美派,那我们不光北部的边境安全要受到影响,就连在联合国的话语权,都有可能遭到重创! 反对者觉得,普京时期中俄在联合国多次联手否决涉叙、涉乌等议题,在能源、军事领域合作密切,要是接班人转向美国,可能会减少与中国的协作,甚至在边境问题上重新产生摩擦。 更极端的猜测是,亲美派掌权后可能配合美国围堵中国,让中国陷入 “两线承压” 的困境。 可要是真了解俄罗斯的国情,就会发现 “接班人亲美” 没那么容易。 俄罗斯国内对美国的态度,早不是某个人能轻易扭转的。 从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到美国长期对俄实施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多年增长乏力,普通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一直偏低。 就算有亲美倾向的政客上台,要推动 “全面倒向美国” 的政策,也得过国内舆论、议会、军方这几关,绝非一句话就能实现。 再说中俄边境安全,现在的局面也不是 “靠普京维系”。 早在 2004 年,中俄就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划定了 4300 多公里的边界线,后续还建立了边境地区军事信任措施,比如双方在边境线附近限制兵力部署、定期开展联合巡逻。 这些都以条约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两国关系的 “压舱石”。就算俄罗斯国内政局变化,要改变边境现状,也得打破长期形成的共识,付出巨大的政治、外交代价,这对任何接班人来说都不是易事。 联合国话语权的协作,同样基于共同利益。 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合作,大多是为了反对 “单边主义”,比如阻止美国绕过联合国对其他国家动武、反对不合理的制裁。 这种合作不是 “普京个人意愿”,而是因为两国都主张 “多边主义”,都希望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就算俄罗斯未来政策有调整,只要美国还在推行 “美国优先”,俄罗斯就不会轻易放弃与中国的协作 —— 毕竟在很多国际议题上,中俄的立场高度一致,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更关键的是,中俄关系早已超越 “个人因素”。 现在两国在能源领域,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超 1 亿吨原油、大量天然气,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能源出口市场。 在贸易领域,2024 年中俄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中国连续 14 年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 在科技、军事领域,双方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这些都不是 “某个人下台就会中断” 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提前防范总没错。 可 “防着点” 的思维,容易忽略国际合作的本质 ——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 “非友即敌”。 就算俄罗斯未来与美国关系有所缓和,也不代表会 “针对中国”,毕竟在经济、安全等领域,中俄仍有大量共同利益。 就像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上有摩擦,但在气候、禁毒等领域也有合作,俄罗斯同样如此。 现在的国际格局,早不是 “靠某个人就能改变” 的。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本质是怕中国崛起影响其霸权地位。 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是安全空间被挤压的必然结果。 只要这些核心矛盾不解决,中俄在应对美国压力上的 “共同需求” 就不会消失,这才是两国关系最稳固的基础。 与其纠结 “要不要防着点”,不如更看重 “如何深化务实合作”。 在能源管道建设上进一步互联互通,在跨境贸易上简化手续,在国际议题上继续加强协调,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比 “担心未来” 更能巩固两国关系。 国与国之间的信任,从来不是靠 “猜测” 建立的,而是靠一次次互利共赢的合作积累的。 你觉得 “俄罗斯接班人亲美” 的可能性大吗?要是未来俄罗斯政策有调整,中俄关系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什么?


